返回

盗墓从瓶山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五章 塔王(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只见缝底有一片极大的空间,里面并无地宫宝楼,而是一口巨大的石井,地底尚有砖石夯土可见,很可能便是当年灵州塔王寺的塔基,遗留到了现在。

    没有过多犹豫,道人一跃而下。

    身形掠过缝隙,穿过阴冷潮湿的石井,稳稳落在了最下方。

    塔王寺旧址地底下的古井口窄腹大,井壁上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水雾,井底是个天然石洞。

    井眼下方正对着一处深潭,潭水幽碧,深不可测。

    李长清从上面跳将下来,正好落在了潭水之上,足底附着真罡,让他没有没入水中,而是稳稳站在了縠纹不兴的水面上。

    脚尖刚触碰到潭水的一瞬间,原本平滑如镜的水面忽然泛起了阵阵涟漪,紧接着,变得汹涌澎湃起来。

    水底有东西。

    李长清眼睛微眯,俯身看去,身形在翻滚的波涛间犹如一座巨岳,仍你如何翻腾,他自岿然不动。

    猛然间,一团巨大的黑影浮上了水面!

    水花突然向两侧分开,从中涌出一个硕大无比的鱼头,体态奇异,鳞甲灿然,瞳子大如海碗,鳍爪锋利,形似龟鼍!

    大鱼现身的瞬间,张开布满锐齿利牙的腥盆大口,一口向道人拦腰咬来,想要将其整个吞入腹中!

    要寻常人落入潭中,陡然见此怪鱼,早已吓得面目惨白,四肢僵硬,被囫囵吞吃下去化为鱼食了。

    但可惜,它遇到的是李长清。

    道人见那大鱼张开巨嘴扑来,却是早有预料,丝毫不惊,脚尖点水,身子便如燕子般灵轻跃起,轻描淡写地与那狰狞的鱼头擦身而过。

    与此同时,身子在半空中一个翻滚,便如蝴蝶穿花、鹘雀归巢,轻轻一脚蹬在了怪鱼硕大无朋的鱼头上,将其一脚踹回了潭底,裹挟着一股无与伦比的巨力,砸开潭水,重重地摔进了泥里。

    霎时间,鳞甲纷碎,血肉糜烂。

    还不等李长清落地,身后便又有一阵腥风卷起,又有一头怪鱼张着腐臭的大嘴,狂摆而来!

    原来这潭中竟有两头怪鱼,一前一后呈夹击之势扑向道人。

    李长清翻在半空中,衣袖如飞,借着蹬在鱼头上的巨力,身子在空中划了一道半圆形的弧线,另一只脚便如彗星袭月,倒挂金钩一般,狠狠踹在了第二头怪鱼的脸上。

    嘭!

    一声闷响。

    很快,另一头怪鱼也步上了同伴的后尘。

    下一秒,李长清背负双手,轻飘飘落在了水面上,表情平淡。

    不过轻轻两脚,便将来势汹汹的两条庞大如鲸的怪鱼踹进了潭底泥中,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费吹灰之力。

    但接下来,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那两条怪鱼被道人裹挟着罡气的两脚踹在头顶,虽然未死,但也鳞肉破碎,受到了不可治愈的重创,按常理说,它们吃了苦头,应该知难而退,藏匿水底不再露头。

    这是世间一切生物的本能。

    可这两条叫不上名字来的怪鱼,却非但不跑,反而愈发狂躁,瞪着布满血丝的鱼眼再一次从水底冲了上来,像是不知死活一般,张开血盆大口再度向道人咬来!

    李长清察觉到了不对,眉头微微一皱,再次轻描淡写地避开了怪鱼凶猛的扑咬。

    但这一次,他并未反击,而是选择了暂避。

    凌空一个翻身,落在了潭边。

    能让这两条怪鱼悍不畏死,一定有什么原因。

    果然,两条怪鱼一见道人离开水潭,顿时不再兴风作浪,头也不回地沉入了水底,再也不露头了。

    没过多久,碧绿的水潭便再度恢复了平静。

    “奇怪。”

    李长清确认了心中判断,眉头皱得更深了。

    思虑片刻,他没有轻举妄动,而是率先举目向四周望去。

    只见面前这个水潭约有十六张八仙桌子大小,有一大团白雾从水面飘涌上去,越到高处越多。

    井底水潭四周并没有雾气,那井壁和洞穴中有无数尊大大小小的石佛,宝相千变万化,妙态庄严。

    这古井底下竟是一处藏佛洞。

    忽然,李长清目光扫到不远处的角落,一座孤零零的石碑静静矗立在黑暗中。

    轻咦了一声,他迈步走到了石碑前,用手拂去上面的水渍,露出原本的碑文,从头到尾细细地读了一遍,虽然有些地方已经被腐蚀地看不清了,但大体的意思还是留了下来。

    读完之后,豁然开朗。

    “原来是这样!”

    李长清轻轻一叹。

    原来天下之渊,共分作三十六脉、七十二眼,皆是极深极幽的潭、井、渊、泉。

    这口古井下的水潭,正是其中之一。

    其西接八百里洞庭湖,东边则连着浩瀚无际的汪洋大海,可谓水之极脉。

    早在唐朝年间,灵州城方圆数百里内常有灾荒出现。

    不是炎赤田裂,便是洪水泛滥,十年里头,往往有九年都是灾年,以致斗米千钱,民不聊生。

    当时的官府认为这是城中古井下有妖龙作乱,便从全国各地请来高僧念法伏龙,并建了一座寺庙,又在井上起了一座金碧辉煌的高塔,用香火供养了一口铜钟,以祈求风调雨顺。

    这座寺庙,便是已在几百年前毁于战火的塔王寺,那座高塔,便是闻名天下的灵州塔王。

    而那尊被香火供养的铜钟,便是“塔见”异象的源头,也就是李长清此次任务的目标。

    风雨钟。

    据传,这风雨钟能预知风雨阴晴,乃是塔王寺里的镇寺之宝,早在大禹治水之时,便多有鬼神相助。

    传说有一次禹王带着手下在深山里疏通河道的时候,遇到黑雾弥漫,白昼里伸手不见五指,幸亏有一头大野猪口衔明珠作为前导,不断将附近涌出的云雾吸入嘴里,才使得众人在黑雾中伐通了河道。

    那颗明珠是件罕见的神物,能够吞聚云雨,风雨钟上正是嵌铸了此物,所以时常在塔王寺上空显出奇异云象。

    但好景不长,后来改朝换代,刀兵四起,灵州城也免不了饱受战火摧残。

    塔王寺里的高僧担心风雨钟毁于战乱,将其偷偷藏在了塔王下的古井里,又恐贼人盗宝,便把青铜钟锁在了两尾鼍鱼身上。

    如今,塔王寺过往的辉煌已随岁月烟消云散,唯有风雨铜钟藏在水底,一直保存到了现在。

    这正是,世间好景难久长,彩云易散琉璃碎。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