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巨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8章 意外惊喜(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为了搞好这个落成典礼,乡里面甚至还成立了领导小组,所有班子成员都做了细致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基层的成绩要想被领导看见,无非三个途径,一是汇报材料,这是所有基层单位所必须的。每一年基层一层一层往上报的材料,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也不为过,且不说很多材料灌了水分,就是领导有没有那个心思仔细看那些材料也变成个巨大的未知数。

    二就是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这个效果要比汇报材料来得好,如果基层干出了某一件漂亮的事情,得到了上级媒体的重点报到和推荐,那么总有一部分领导会接触到此类信息。如果自己的下属将工作做好了,获得了媒体的宣传表扬,领导也会觉得脸上有光,相应的就会重点了解下面的这个单位或者某个下属的工作。

    这第三嘛,也是最直接的,就是领导亲自到基层视察,亲眼所见到的成绩。

    这第三种方式最直接明了,效果也最好,因为领导会印象深刻。可是这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上级领导对下面的视察就像皇帝翻牌子一样,不可能面面俱到。就拿杜格乡来说,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重要的领导来过了,县里面的没有,市里面的大领导就更别说了。杜格乡已经十年内没有市委常委级别的领导来过了。

    领导们到基层去视察的时间毕竟很有限,就比如县委书记每年到乡镇里面考察工作,通常就那么三五个乡镇,而往往去的还是很有代表性。绝大多数时间,他们不是呆在县城处理政务就是到上级去开展工作。

    所以下面要能够吸引领导前来,要么成绩亮眼,要么倒了大霉,例如发生重大天灾或者重大事故。后一种情况没人愿意发生在自己的头上,那往往预示着自己要悲催。而前一种情况,人人所盼,可亮眼的成绩又不容易出。

    为了办好乡里面的这次落成典礼,李朝贵向上广撒网,县里面的重要领导他邀请了个遍,除此之外,县里面的媒体和市里面的媒体也广泛请求他们前来报道一下,比如《高山日报》《凉城日报》和《凉城电视台》。

    至于市里面的领导,李朝贵根本不敢想,所以并没有邀请。

    李朝贵很有自知之明,他晓得杜格乡根本入不了市领导的法眼,甚至许多领导压根不晓得杜格乡的存在。

    邀请发出去很多,但是得到了回应寥寥,县里面县委书记和县长两位一把手就别说了,就是副书记和进入常委的副县长,也没有一个答应要来的,只有排名最靠后一个主管文教卫生的陶副县长答应来站个台。

    民族街的落成,按理说与陶副县长的分工没有直接关系,然而他能来,就已经算不错了,起码总算有个县领导赏光,至少李朝贵他们的成绩,落到了一个县领导的眼里。

    陶副县长估计也是在县里面呆得憋屈了,到乡下来散散心。而且民族街是在原来牛马市场的基础上新建,勉勉强强和他的分管扯上关系,改善了牛马市场的卫生环境了嘛。

    “李书记,你看我们是不是到乡界去接一下陶副县长?”这天一大早,宋乔山到了乡镇府,就先去李朝贵的办公室。

    “在街道口接一下就是了,没必要跑到放窝村那上面去。”李朝贵兴致寥寥道。

    也难怪李朝贵会不冷不热,实在是一个排名靠后的副县长分量太轻了,说不好听一点,他虽然是副县级领导,可是在高山县,说话也许还没有某些重点乡镇的书记好使。那些乡镇的书记,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爬上去进入县委常委,成为他陶副县长的领导。

    就比如紧挨县城的两水镇,其前后两任镇党委书记皆高升为县委常委,一个做了常务副县长,一个做了宣传部长,他们在高升之前,威望就隐隐的不在陶副县长之下。

    “如果你和我都不去的话,会不会显得怠慢了一些,毕竟陶副县长好歹还给了面子。”宋乔山继续道。

    宋乔山觉得,陶副县长愿意来就很不错,如果怠慢了的话,以后恐怕就更没领到愿意来杜格乡。

    再者说了,官场上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多个朋友多条路,谁也不知道陶副县长的下一步会怎么走啊。广结善缘,是官场上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之一。

    “没有必要,你和我都不用去,就算要接,随便安排一个副乡长去就行了。对了,他那边有没有说几点出发?”李朝贵摆摆手道。

    憋屈的李朝贵还是不愿意对陶副县长显得太重视。

    “昨天下午乡办公室接到电话,说是陶副县长八点就会出发了,大概十一点半左右到我们杜格。”宋乔山回答道。
第468章 意外惊喜(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