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成了仁宗之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手机端htts:9,23o

    “明仲,从现在起,重点侧重于西边的轨道铺设,并且以征战需求为首要。相关方略,可于狄帅沟通。”

    “曹霖,尔等四人,着令轮训新兵之军卒,要多开展演习,检验新军与传统作战方式的优缺点。”

    “诲叔,教导队要编撰通俗易懂的战时条令条例,务必在战争来临之前,确保每一位新军军卒记熟记牢,并能做到严格执行。”

    “其次,教导队可向朝廷请奏,对新军训练做一次验收或者调研,意在对新军进行全方位的条令条例教化。”

    “另外,本次议事,列为护卫营高度机密,泄露议事内容者,执行护卫营保密条例”

    这将是一场由羊毛引发并引导的战争。

    羊坊从一开始就是被赵曦当工具使用的,用于干预辽夏经济生活的工具,从而改变辽夏牧民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国朝的依赖性。

    这两年,由于毛纺成品品种增加,羊毛需求越来越旺盛,赵曦也就有意抬高了羊毛原料的价格。

    同时,渊源不断粮食在榷场交易这是一个在朝堂惹非议的交易种类。

    赵曦把羊毛和粮食的杠杆,很详细的与相公们谈论过。

    国朝粮价一直维持在低位,最终臣工们在利益面前,还是闭上了嘴,反倒积极的投入到与辽夏的粮食和羊毛交易中。

    养羊真的很划算。

    往年青黄不接时,牧民一般都是宰杀一些畜牲,来度过这段艰难日子的。

    现在不用了。只需要将人和羊都不需要的羊毛,就那么剪下来,买给宋人。

    同时就可以在榷场采购粮食

    六七月,即将青黄不接时,就有商贾到草原上收购羊毛,同时贩卖粮食,以及宋国的货品。

    这两年,这样的日子,牧民都几乎当作节日来对待的。

    然后再过两三个月,商贾们会再一次来到草原,一毡一毡的走,放下足够让牧民过冬的粮食,带走那些没用的羊毛。

    辽夏都如此。

    这些活并不是大宋的商贾在做,而是辽夏自己的商贾,还是都有自己背景跟脚的商贾。

    这些商贾都是有区域性的,不同的背景和跟脚,注定了他们的活动范围和区域。

    就像北辽的商贾不可能到西夏去收购羊毛一样,在同一个国度,界限也是很分明的。

第二八五章 霸道和王道(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