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成了仁宗之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六二章 立场和态度(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从看问题的角度而言,王安石的观点是真正站在朝廷立场的,而且相当稳妥,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也不是说章惇不负责任,而是章惇是对国朝【零零看书00ks】军力相当了解的内阁,知道国朝火器相对于其他王朝的军备,甩开了两条街。

    别说经过这些年的西南西北都在安靖,当地的百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接受了大宋为尊的事实。就即便是,西北西南真有作乱,对国朝而言也是疥廯之疾。

    章惇并没有跟王安石争论这个,事实上,他也承认王安石所说的比较稳妥······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朝廷战时的麻烦,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王相以为如何?”

    这事本没有曾布多大关系,但是因为他在事实上成为了宗泽的引荐人,就有了关系。曾布不明白官家怎么会将此事交予内阁······

    “老夫以为,朝廷此时应将宗泽带回汴梁,如何处置待官家定夺。”

    这个带回······怎么说呢,见仁见智,就看具体执行者的意思了。

    “王相,只是撰稿,而且文章还是通过正规的流程上报内参审核的,下官以为严苛了。若朝廷需要,下官可通过抵报渠道,通知宗汝霖进京便是。”

    只是一片文章,虽然文章涉及朝政了,或者说是涉及到朝廷的谋划和部署了,也不至于这般大张旗鼓。

    “王相,惠卿倒觉得曾监察所言甚是。文章撰写,并没有公之于众,合理合规的呈报,没必要缉拿,倒是继续通过内参渠道合适一些。”

    “老夫并非是要缉拿,既然如此,那就请这宗汝霖进京吧······诸位可有其他意见?”

    这是内阁统一意见的程序。

    一篇文章,一名士子,能让内阁议事定夺,也算是破天荒了。自然没人再提什么意见。

    虽然阁老们因为看到文章后的切入点不同,但重视撰文的宗泽这点是一致的,也都认同宗泽的观点。

    只是,宗泽目前还是白身······就已经及第了,内阁也就这样。即便是执宰之才,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了,跟他们不怎么相关。

    “王相,诸位阁老,孤不知能否承担请宗汝霖进京之事?”

    太子在内阁,算是听政,也算是理政,在多数时候是不发言的,内阁也很少专门征求他的意见。

    这也是规矩,官家在位,没有哪位重臣去跟太子谄媚,甚至说亲近都忌讳。不管官家是不是在意,朝廷的重臣都很在意。

    “太子殿下,此事······”

    王安石也不知道怎样回复太子了。能让自己召集内阁针对一个人商谈,那太子重视也是常理。问题是,官家那里······

    “王相,宗汝霖的文章是曾总监察呈于官家的,孤也是从官家处获得。官家令孤先见一见此人······”

    早说呀。如果官家已经让太子接见宗泽,内阁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很显然,官家这是在给太子找未来的执宰······从文章的深度来看,此宗泽宗汝霖确实有执宰的才能,最起码在武略方面,堪比在场的各位内阁。

    这是基于文章出自于宗泽本人之手来考虑的。

    估计官家让太子见一见,也是为了避免朝廷郑重其事后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