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成了仁宗之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六零章 宗泽的见解(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赵曦平复后,已经是深夜,他不知道太子这时候还在勤政殿检点朝政处理的得失。只是,当他走进勤政殿后,发现了太子的勤奋,就没有打扰。

    宗泽的文章他顺手带在身上……不在勤政殿也是可以专心看看的。

    偌大的皇宫,也不至于没有君王独处的地方……

    宗泽的能力的确能符合后世对他的评价和赞誉…~又跟后世有勾连了,赵曦总是难以避免这心绪。

    宗泽的文章,是一篇北辽和大宋综合国力对比的文章。

    由于国朝和北辽对燕云十六州的执念……别以为只有大宋才需要燕云十六州,北辽也同样需要。

    大宋对燕云十六州的渴望,是基于防御,而北辽对燕云十六州的执念,是因为生存。

    北辽的这个生存,可以说是燕云十六州作为传统的农耕地区,是北辽这种游牧民族的补充,也可以说是,有了燕云十六州,北辽对大宋的威慑便永远存在,处于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方。

    可想,从云应四州被大宋收复后,北辽对大宋的怨念该是怎样的?

    这一点,宗泽的文章便阐述了。

    也正是由于大宋和北辽对燕云十六州的焦点所在,宗泽在文章中全面阐述宋辽综合国力对比时,自然就侧重了军事的对抗。

    宗泽把大宋和北辽的经济、政权体制、君王贤明、军伍战力、军备等,在文中都做了对比。

    甚至在文中,宗泽还破天荒的将民心所向也作为战争胜负的因素之一……

    因为宗泽的游历并没有局限于国朝,甚至以商贾身份游历了北辽,以及原大理和西夏的地域。

    所以,他在文章中提到了国朝在收复大理和西北后,整个党项、土蕃、回纥以及西南蛮族对大宋的认可程度,并将这一点也与未来的战事相连。

    宗泽认为,若国朝不能有效解决原西夏和大理的归心问题,势必会影响国朝最终收复燕云的成果。

    虽然宗泽的文章中,略微有点批判朝廷先易后难的决策,但赵曦不得不承认,宗泽的观点相当的全面。

    同时,宗泽连北辽的权贵势力分布……当然,都是道听途说。把这些也在文中有所提到。

    还提到了燕云汉人的认同取向等等。

    甚至于大宋和北辽的粮食依赖也做了阐述。这是事实,大宋依赖于南部的小国,而北辽依赖于燕云。

    宗泽把战争一旦开始,两国粮食的隐患,也都有所阐述。

    不得不说,这是一篇针对宋辽局势最全面最清醒的认识文章。

    好像宗泽算是最了解赵曦,或者说最理解朝廷迟迟没有对辽作战的人。

    当然,这篇文章的内容一旦发表,不管是对大宋,还是北辽,对未来作战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判断。

    赵曦很庆幸宗泽是大宋的人,基于后世对宗泽的评价,赵曦也没有担心宗泽的这篇文章会有北辽人知晓。

    按说,在看到这篇文章后,第一时间是先把宗泽控制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