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成了仁宗之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三七章 很难说(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富弼又找机会单独奏对了。

    “已经着手调查了?”

    富弼在跟官家单独奏对时,自己也会不在意礼仪,好像官家也不太在意这种私下的礼仪。

    “嗯,已经开始了。”

    赵曦很轻松,但是富弼很忧心。表情有很明显的不自然。

    “李常还是有一套的······”

    赵曦说着,把皇城司一些奏报递给了富弼。能有这样一个与自己相同立场的首相,赵曦还是欣慰的。

    “李公择无耻!”富弼简单的浏览了皇城司的奏报,几乎是暴跳如雷的吼出这么一句······很低的声音。

    自己就担心李常李公择会这样,结果果然他这样做了。

    “富相,你执着了!”

    “官家恕罪,老臣失礼了!”

    “富相,在阆州轨道事件上,李公择采用的方式应该是最合适的方式。其实,他并没有坑人害人的心思。这样做的结果,反倒是替朝廷分担了火力。”

    “事实证明,现在的朝臣都在观望阆州轨道的调查,并且有一定的倾向性。”

    官家你也清楚呀?这又是何必呢?

    “李常这一手,将调查之事不再单纯是朝廷和地方的针对,他调集官宦子弟介入,本身就形成了朝廷和朝臣之间的缓冲。”

    “相信朝堂的臣工,都应该与成都府的监察官沟通过,富相也应该有过。而沟通的结果,以朕对监察官的了解,都只会看到成都府调查此事的决心和信心。”

    “如此,朝廷和地方或是朝臣的对立双方,就多了一个监察官的因素,也就是监察官体系所牵连的世家因素。这会让朝廷在处置此事上,多了一个选择,少了一部分对抗的势力。”

    这不还是一样吗?还是像儿子韶隆一样的监察官做了炮灰·······

    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形成了地方运营轨道的世家和朝廷之外的第三方,也确实存在替朝廷缓冲的效果。

    问题是,只要调查结果出来,朝廷没做处置,或者妥协了,那就意味着,国朝的轨道体系,将因此而出现大动荡。

    那时候,监察官体系所形成的群体,将不再有任何作用,或者说,只要调查结果一出来,这部分的势力就算是彻底退出战圈了。

    若是这样的结果,官家还不如当没看见阆州轨道的事件呢。仅仅为完成调查吗?

    赵曦还真就是希望能完成调查就满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