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中了……考中了!禀报官家,娘娘,太子考中了,放榜排第三十九名……”
内监的一声嚎,就连赵曦也有些激动,没忍住,站起身还挥了挥手……
接下来,太子像其他贡生一样,在贡院参加了殿试,也同其他新科进士一样,参加了琼林宴……
出任宜州推官?赵曦没想到吏部递上来,对这一届进士安排的奏本中,太子的职衔居然是宜州推官。
这…~赵曦又反过来想,或许是太子所愿吧。
宜州,作为大理矿城进入国朝的第一站,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太子先后在讲武堂和工坊城待过,自然知道大理矿城对国朝的作用。
此去宜州,怕也是有想法吧。
问题是太子不会亲自去吏部要求,谁又会替太子想清楚呢?
李中师,吏部尚书,常年在州府任职,三年前因为贾黯致仕才接任吏部。应该是不熟悉太子,或者说不一定连太子考举都不知道。自然也不会想那么远。
当然,他如果知道太子考举,在安排职衔时,肯定会先来自己这旁敲侧击的问一下。
所以,太子出外任职,应该没吏部尚书的事。
只剩下主铨选的那个罗凯郎中了……难不成自己真的是有眼无珠,没发现罗凯的潜力?
赵曦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令他自己都有些头皮发麻。硬是把自己内心的那种感觉驱散,用绝对平静的口气对王中正说:“中正,二皇子出宫后在何处居住,都是那些人,他们的来历如何,以及二皇子往来的人,你都落实一下。这事要安排可靠的人!”
“连同太子出宫后的邻里也落实一下。二皇子出京了,太子马上也要出京了,有些事要做在前面,能避免的就尽力去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