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过是‘如果’而已。”
    “此时又哪来的大水灌入黄河……”
    没等杨端和说完,沈兵就指着上游的河套平原,说:
    “此处河道已封冻,也就是说其上游正在蓄水。”
    “若我等能乘河道封冻还不完全时组织人破冰……”
    杨端和霎时就张大了个嘴瞪着沈兵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半晌他才赞道:
    “着啊!上游封冻蓄积的河水不就是大水么?”
    “若突如其来的这么往下一灌,那数十万楚军岂非要在这天寒地冻之时被淹?”
    “如此一来……”
    想着杨端和就不再迟疑了,对帐外亲卫叫了声:
    “郑国,速去把郑国叫来!”
    郑国是水利方面的专家,这事当然需要他来确认下。
    不过盏茶时间披着风衣的郑国就出现在帐内。
    沈兵向郑国简单的说了下凿冰放水的计策。
    郑国也着实被沈兵这大笔的计划惊到了,他想了想就点头说道:
    “若是能成功破冰,此计的确可行。”
    “可是,啬夫……”
    “此计可不比水淹大梁,它可会将荥阳以下尽数淹毁。”
    “这百姓及良田……”
    这下面的话就不用多说了。
    以往黄河下游凌汛不会有这么大的水,现在秦军若是在河套平原破冰将上游蓄的水灌到下游又积在这一带出不去,那淹没的面积可就大了。
    这倒是沈兵没考虑到的地方,他之前只一心想着这一带到处都是楚军。
    杨端和插嘴道:
    “此一时彼一时。”
    “之前我等考虑庶民死伤才水攻大梁。”
    “但此时我等已身陷大梁没了活路,难道还在这等死不成?”
    “更何况,此计若成解了大梁之围,不也是救了大梁魏**民?”
    这话说的有些牵强,因为大梁的魏**民也可不死,只是秦军要崩溃之前会拉他们垫背而已。
    但这说的也确是事实。
    秦军是军队,可不是那些会“割肉喂鹰”的圣人,在有活路可走时岂会选择死路?
    郑国也不是迂腐之人,考虑一番就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不过这时又有了难题:
    这破冰放水的计策是要王翦带人去实施的,此时大梁已被楚军团团围住,又如何能将消息传出去?
    这方面倒是杨端和有经验。
    他笑道:
    “这个简单,楚军不是号召魏兵及百姓去投么?”
    “我便给他送去几个魏兵!”
    这么一说沈兵和郑国马上就明白了。
    这果然是个好计,秦军不容易混过楚军防线,去投靠楚军的魏兵又是另一回事。
    事不宜迟杨端和马上就做了准备。
    出于谨慎,杨端和还带人去关押魏军俘虏的山坳走了一趟。
    做什么就不用说了,就像之前李牧一样,挑选身材、脸型相似的兵士并取了验伪装。
    另外,为了不让情报走漏,杨端和还采用了一个特殊的送件方法……将密信藏在有夹层的觥里。
    这特制的夹层装满墨水,一旦身份泄漏只需一抽外部的麻线,密信就会被墨水涂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