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迹江湖多年,王良还真就眼拙了一回,瞧不出这女子是什么来路。
仅凭刚刚那耸人听闻的一手气息压制,王良怀疑自己在此人面前能否拔出左手刀还是两说,也就断绝了再爆发冲突的念头。
毕竟他能混到如今的身份,享受着比早年风餐露宿好上百倍的待遇,正因为始终知道一山还有一山高的道理,何必自找不快。
早就对武库所言的超一流高手心生向往,今日得以一见,王良自然深知此人境界之高,几乎可称顶尖。
与供奉互通眼色后的林权再心有不甘也只好忍气吞声,见刘铭尚且看不清形势,反倒希望这个对手最好能跟眼前姿态嚣张的男子死磕到底。
刘大公子确实也正有此意,只不过他刚想开口问话,白衣女子却是走向了鉴真大师,散漫道:“鉴真大师,别来无恙。”
鉴真微笑摇头,合十回礼道:“陈楼主难得大驾光临,贫僧未曾远迎,还望施主多包涵才是。”
八年前,初见此人,仿佛是见到了一柄出鞘利剑,锋芒毕露不可一世,天下群雄皆难入其法眼。如今第二次见面,不仅气机深沉似海,更是一派宠辱不惊温润如暖玉,已有十足返璞归真的宗师气象,蔚为壮观。
惊叹之余,鉴真也松了口气,既然陈楼主到场,此地之事也就不了了之。否则若是真要闹到后山,他又免不了过失之责。
陈楼主这个称呼一出口,在场好汉们一个个噤若寒蝉,再也不敢多说半句。
想必所有人都清楚,即便万剑宗如何在沧州本地呼风唤雨,面对已被尊称为宗师的陈余落,恐怕也只是块头大一点的蝼蚁。林权的士子身份,对这种武道宗师来说更算不了什么。
好在此处乃是佛门清净地,又是朝廷钦点的佛门正统,陈余落还不至于和他们这些小辈计较。
那个什么都不做,就自然而然吸引最多人视线的女子,是死是活,陈余落都不关心,可碍于素心的苦苦哀求,她不得不走一遭。
连同这个她生不起好感的女子在内,为了一个生死不明的陆青云,这样耗费大好青春去等候,值得么?一心追求武道的陈余落不能理解。
林京华大张旗鼓闹到九华寺,凭她一个小小女子恐怕还没这个能量,背后未尝没有靖安王的推波助澜。只是不知这位素来格调清雅、甘于平庸的藩王,是借此想引出陆青云,或是对九华寺另有打算?
身为一派之主,陈余落考虑的自然要更多。庙堂与江湖间,历来关系都不算融洽,朝廷这些年做的手脚,已经让各大派升起了戒备心。
在江湖上地位超然的九华寺,实则并非是此九华寺。
真正能让三大门派以礼相待,陈楼主也须按规矩一步步登山的九华寺,实则是后山一座小院子。
等到表明身份,再也没了想法的众人只好作鸟兽散,陈余落便前往后山。
徐讳林则留了下来,陆青云已死之事,总要有人告诉林京华。
绵延小道后,是古朴无华的后山院落。十余间青瓦白墙的老屋子,隐隐有诵经声传来。
早已入座讲经堂的许恕之莫名其妙地坐在蒲团上,正在听一位老僧讲经。
事先传音的陈余落对送茶的小沙弥点头致谢,随后便坐在大堂,静静等候。
陆青云这个传人,初看不起眼,等接触了才知道,其实是内有锦绣。自他周身洞府向天地敞开后,许恕之的修为,直到第七境之前,都将是一路畅通无阻。
只是武者修行,修为之外,境界感悟更不可或缺。
是以,才有这趟看似多此一举的上山之举。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老和尚睁开双眼,看向许恕之,缓缓道:“施主来此,便是缘起,若有缘生,即可成佛。”
许恕之并未当真,只当这位高僧是一番善言,合十行礼道:“晚辈可成不了佛,大师廖赞。”
12.第十二章所谓禅(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