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庚京城长安,十三朝古都,气派恢宏属世间第一,人间首善之地。
长安城规模宏伟,但又布局严谨,建筑对称整齐。外城墙开有三处城门,以纵贯南北的朱雀街为中轴,衔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城的明德门,把长安城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分别为东市和西市。
东市多是日常家用的商铺,柴米油盐样样不缺,市口最好的几家门面,自然卖的都是开销不菲的胭脂、绸缎、首饰等等。每日喧嚣鼎沸,便是面前有足够八马并行的大街横贯而过,依旧显得很拥挤。
西边一片稍好,以酒馆茶馆为主,多是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喝酒喝茶。偶尔兴起,结伴去几条街外的青楼上寻欢作乐,日子赛神仙。
长安街前的一家茶馆开了已经有些年头,只是生意一直平平淡淡,外人看来,分明是一年下来铺子租金都要倒贴的结果。
那些有钱没处花的老板们看得眼急又眼热,你说你占据这么好的市口,卖茶?那不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么。可偏偏,这家茶馆年复一年始终坚挺在这儿,最气人的是,它还未必天天开张。
今日老板心情不错,叫伙计开了门,自己则睡眼朦胧地坐在书案前打盹,倒是没忘了嘱咐一声伙计去收钱。甭管你达官贵人还是王侯将相,老爷子照收不误,谁都不给面子。
因为这个发丝花白的老头儿,名叫季宗堂,天庚的前任宰相,当朝首辅陈儒林的授业恩师,更是先帝座师。
茶馆内一共来了两位客人,也没什么讲究,随意点了壶茶就找了个僻静位置坐下。
季老头瞥了眼那个跟他学生在官场上站在对立面的年轻男人,暗暗朝伙计伸出了两根手指,意思是“价钱翻一番”。
崇文抑武后,本就深受皇帝信赖的陈儒林应该更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才对,可惜有个例外。
改政定制之后,地方封疆大臣顶天了也就是正二品,唯独楼官,天庚朝廷上下独一份正一品大将军武将官衔,头上那个兵部尚书的虚职更是推了三年愣是没推出去。
放眼庙堂之高,能够与陈儒林分庭抗礼的,似乎也只有这位无双儒将了。
季宗堂的小动作被楼官尽收眼底,这位八十万边军统领只是笑着作揖,将十两银子搁在了桌上。
不喜多言的他从不拉朋结党,对官场经营从不肯花心思,自当上小小校尉至今,从不说与谁故意亲近,可这些都不影响他对季宗堂的尊敬。
这个脾气古怪的老人,三十年殚精竭虑为天庚富国打下扎实基础,二十年谋划,由学生陈儒林继成衣钵,按照他的推演顺利吞并六国。
也难怪先帝有句玩笑话在宫中传得沸沸扬扬,说是醉后曾言:“甘为帝师做傀儡。”
事后内侍太监战战兢兢回禀经过,谁料先帝赵褚笑哈哈斥道:“是朕说的没错,以后这种搬弄是非的话,可别再让朕听到下一次。”
看遍古往今来,先帝与季宗堂都可算作是君臣相宜的典范。
季老头看见十两银子,总算正眼瞧了眼这位大将军,示意伙计就不拿最孬的茶叶了,不过价钱嘛,肯定也是远远不值十两银子的。
在座的另一人,对老者身份并不知情,只当是这位大将军胸襟不凡,不与寻常人计较。
去年年末,武库评语为“掌法千变万化,集古今之大成于一身”,连续两年榜上有名,肖人凤已是当今天下第四人。
面对楼官之时,资历更深、成名更早的逍遥派掌门肖人凤,反而有种面对前辈高人的窒息感。
楼官并非民间传言那般,三头六臂九尺身长虎豹之躯、威猛如天将在世。一身素雅的月白长袍,腰束明黄系带,面容清秀,现实来说,相貌气质甚至可算儒雅。总体而言,更像个舞文弄墨的读书人。
这位公认的天下第一人,身上没有任何骄狂放纵,没有得意忘形,从内到外有如一汪深潭,皆是探不见底的平静。
越是如此,肖人凤越是心惊。“内外如一,山河大静”,此人怕是已经无限趋近于传说中的天人境了。
第二十章 京城有人间无敌(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