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大明做官的那些日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五章 眼镜店和被骂(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王奇思量起赚银子的法子,想到严讷拿的那副的叆叇,心里有了计较,就制作眼镜!

    此时明朝的眼镜极为稀少,多为单片镜,使用不太方便,而且没有准确度数。

    要想制作眼镜,镜片、镜框和镜架必不可少。

    镜片自然是要用水晶,还想要薄薄的玻璃?王奇可没这个水平,那是化学!大佬级的存在!没有相关化学知识,想都不用想。

    水晶来路也很简单,淮安府海州盛产质地好的水晶,只需要一些掌握琢玉工艺的人,手工磨制成各种凹凸镜片,就完事了!

    现在有这些手工艺人么,当然有,江南多的是,还都是传承已久的老手艺。

    王奇对镜框一无所知,但不过没关系!篾匠或是木匠不就知道了么,人家也是吃这碗饭的,找一些金属框来,让师傅全手工切割,保证裁减无痕迹。

    镜架就用精铜作为机关,方便折叠,这就是很简单的机关术,寻些普通的工匠师傅,三下五去二搞定。

    这样就把手拿的“单片镜”改良为可以久架在鼻梁上的双镜片眼镜。

    如果磨制水晶的手艺好,还可以配置度数眼镜。

    说来很简单,明朝的民众不缺手艺技术,只缺想法,也就是所谓的科学理论……

    倒不是王奇聪明,只是他脑海里有眼镜的形态,自然能很快联想出来。

    古代近视眼患者少,基本都是文人书生,每日点油灯看书,怎会不伤眼睛呢?

    王奇想起关于近视眼的笑话——

    一近视迷路,见道傍石上栖歇一鸦,疑是人也,遂再三诘之。少顷,鸦飞去,其人曰:“我问你不答应,你的帽子被风吹去了,我也不对你说!”

    还有首打油诗形容近视眼:“笑君双眼太稀奇,子立身旁问谁是?日透窗棂拿弹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画壁磨伤鼻,为锁书箱夹着眉。更有一般堪笑处,吹灯烧破嘴唇皮。”

    全诗把近视眼的难堪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人书生腰包里都鼓鼓的,那眼镜市场就广阔呐。

    卖眼镜可是有大钱途的。

    决定了,说做就做!

    王奇用宣纸画了下磨制好水晶的样子,镜框和镜片,画完点头基本符合自己的要求。

    王奇找来了府邸的管事,吩咐道:“苏管事,去淮安、苏州、扬州一趟,寻些有手艺的工人,谁会做这样式就带来京师,高价聘请。”

    把图纸递给苏管事,又叮嘱道:“最好三个月后来京师。”

    来回一趟三个月足够了。

    苏管事点头:“俺记着呢,晚上就出发。”接过图纸却有些看不懂,伯爷在弄啥玩意呢。

    “去账房支些银子,注意安全。”王奇道。

    苏管事离开后,王奇靠在椅子上闭眼,水晶虽然昂贵奢侈,但以自家的财力完全不慌,两万不够就四万两。

    可是事儿不是这么办,眼镜必然是暴利行业,自个瘦胳膊挑不起来,得找两个有地位的“股东”。

    毫无疑问,道士和严世蕃。

    两个都是贪财鬼且红眼病,若是自个独吞果实,定然没有好果子吃。
第一百二十五章 眼镜店和被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