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大明做官的那些日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五章 小道消息(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每日流水曲觞,泛舟西湖,平乡伯好生潇洒。”

    “……”

    王奇脸上很害臊,自己不堪忍受如此吹捧,微微低头抿口茶缓解些心情。

    尖嘴猴腮书生有些疑问道:“不知平乡伯能否高中?”

    众人迟疑不答,有书生忍不住了,尖酸刻薄道:“在下看来啊,平乡伯恐怕要失望而归了。”

    “何解?平乡伯才浅耶?”王奇的粉丝不满了。

    那书生坦然道:“听说平乡伯只擅情诗不通经义,每日案牍劳形,悬!”

    众人也不辩解,大抵是认同的,不沉下心专研经义策论八股文,会试无望!

    可怜平乡伯年少聪慧,十八岁中举,却一心走那名利路,悲矣。暗地里却高兴,毕竟又少了个竞争对手,自己多一份希望。

    王奇内心怅惘,大伙都不看好自己啊。

    科举分五经,诗、书、易、礼、春秋,王奇就是制诗经,八股文选题也是诗文方面,但这可不是剽窃首诗就行,而是得破题再论述,难度颇大。

    “吾今科不中,恐怕时日无多矣,念及于此不由悲从中来。”一个头发全白的老举人哽咽道,话罢又默默喝酒。

    有人黯然神伤,功名路难行,再走不上去自己也该放弃了。

    尖嘴猴腮见状,脸上有喜色,拍了拍桌子,吸引众人注意后,压着声音说道:“吾有本小秘笈……”

    众人皆惊。

    老举人猛然起身,急道:“多少银子,老夫要了。”

    尖嘴猴腮书生伸出四根手指。

    “给,快把科考秘笈给我。”老举人掏出四两碎银摇了摇,随即递给尖嘴猴腮书生。

    尖嘴猴腮书生偷偷从桌子底下的书笼拿出一小本秘笈,压低声音悄悄道:“莫要宣传。”

    声音虽低,但大伙都能听到。这谁还能忍住,纷纷掏银子,生怕去晚了秘笈没了,尖嘴猴腮书生边发秘笈边叮嘱不要流传出去,银子数到手软。

    王奇暗笑,唱的一手好双簧,这尖嘴猴腮书生真够聪明的。

    来京师会试的考生谁不想抱个希望,万一真在这秘籍上碰上了呢,都是举人老爷不会吝啬这四两银子。

    王奇环顾四周,众人皆在低头看秘笈,仿佛里面就是今科的制艺题目,各个聚精会神。

    临时抱佛脚有甚用,王奇摇摇扇子不以为意,自己可不需要什么秘笈,满腹才华都快溢出来了,只待考场宣泄一番即可。

    “咱们快去瞧,酒楼外面两个学子在斗殴。”

    一个肥袍大耳书生走进酒楼,陶然叫喊,招呼大伙去看。

    最爱就是凑热闹了,众人起身比肩接踵地出酒楼,王奇收扇拂袖也要去瞧瞧。

    酒楼外面济济一堂,人头攒动,都在围观两个学子,一人三十岁左右,白玉发冠身着对襟袄,登着个青缎小朝靴,英气逼人。

    另一个脸上紫青一块,却依然鼻孔朝天,却是那毛敦元。

    王奇暗笑,这草包公子又来京师惹祸了,明显又被打了。

    英气书生又大力推搡了毛敦元一下,讥讽道:“南方蛮子像个深闺怨妇!”

    “汝这个北地胡人,岂不知君子动口不动手耶?”毛敦元从地上爬起来怒气冲冲指责。

    有些围观群众不忿了,这不是地域黑么,纷纷帮腔,南北书生互相看不过。

    王奇暗叹,每年会试南北学子都得小闹几场,明代会试有南北卷制度,是为了平衡地域科举资源,主要是南方文教昌盛,北方显然属于弱势,每年进士名额落后于南方,故而年轻气盛的书生互相不免有些摩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