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倒是不缺,离开曹操势力范围的时候,有过充分的补给。
    搜索的结果很快出来,整个荒村已经一个人都不剩。
    在其中一处相对完好些的屋子里,倒是发现了一窝狐狸。
    出去伐木的士兵,很是尽心尽力。
    有足够的柴火取暖,日子倒还不难熬。
    徐晃趁此机会,好好把手下的义兵训练了一番。
    诸葛亮在练兵的问题上胡咧咧了几句,可惜却惨慒无视。
    徐晃在当时的评价,最中肯的就是四个字,“俭约畏慎。”
    这几个字如果形容文官,那绝对是一个极有操守的良臣形象。
    但如果用来形容武将,那就显得有点怂。
    徐晃用兵以严苛齐整著称。
    一旦驻扎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修造牢固的营地,他手下的士兵往往被折腾的疲惫不堪。
    凭着这份谨慎,徐晃也从未出过大错。
    徐晃打仗的时候则非常小心,斥候要放出很远侦查情报,打仗之前也都是先衡量吃败仗的情况,然后斟酌完了再上。
    然而一旦让徐晃咬住,却会像是疯狗一样,死活都不肯松口。
    这种战斗风格,在整个三国时代都很独特。
    原以为雪下不长,众人都没有加固房屋,谁想到一直到了入夜雪都没有停的意思。
    白日里温度降得缓慢,又有大堆的柴火烤着,众人也没觉得什么。等到晚上温度骤然下降,才觉出这四处漏风的房子简直是要了老命。
    众人瑟缩的围着火堆坐了,仍旧难以抵挡这透骨的寒意。
    雪一直下个不停,到了第二天傍晚的时候,众人终于丢下了侥幸心理,忙活着加固房屋。
    第三日一早,诸葛亮就被冻醒。
    昨夜临时补的房顶,已经被厚厚的积雪压垮了一角,寒冷的北方从口子里直灌进来。
    诸葛亮和贾诩、徐晃等人出来看了看天色,仍旧乌沉沉白蒙蒙的,一时也看不出要放晴的意思。
    徐晃主动请缨道,“诸葛先生,看样子也走不了了,我带人出去转一圈,摸摸周遭的情况。”
    诸葛亮提醒了一句,“再多弄点柴来,这雪就算停了路上也不好走,咱们看看再说。”
    徐晃应下,随即带着近半的义兵出了荒村。
    一直到临近傍晚的时候,出去四处打探的徐晃才回来。
    诸葛亮闻讯连忙赶了过来。
    “情况如何?”
    徐晃用力的拍着身上的雪,对诸葛亮叹了口气,“看来这彭城地区真是够荒凉的了,走了许久才又找到处有人烟的地方。我打听了打听,这彭城县如今归吕布麾下大将郝萌管理,他既不懂得治理地方,又一味横征暴敛。现在整个彭城国,只有吕县附近的情况稍微好一点。”
    诸葛亮一听徐晃这话就有些意外,“你说哪个?”
    徐晃讶异,“什么哪个?”
    “就是治理彭城国的。”
    徐晃听了连忙答道,“是吕布麾下大将郝萌。”
    诸葛亮一听有点不淡定了。
    “怎么是这货?他怎么还没死?”
    诸葛亮皱着眉头盘算了一下,自言自语道,“奇怪了,建安元年,没错啊!这货莫非还没有造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