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壁垒与秩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9章 任性的公主殿下(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说到底,主旋律到底是什么呢?

    抨击***是政治正确也是主旋律;倡导和平是政治正确也是主旋律;反对歧视也还是政治正确也是主旋律……

    总之主旋律大概就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东西,坚持并恪守主旋律,获利者也是绝大多数的人,在多数时候它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

    当然,人们也应当明白一点,那就是这世界上,能令任何人都获得满意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对大多数人有利的主旋律,它必然也损害了部分人的利益,这部分人或许是那种力量强大的格局势力,也可能是那种无政府主义的思想者、实践者,还可能是那种大财阀、大资本家。

    总之都是一群利己主义者,他们以己为先实行垄断,引发社会动荡;诚然,“自私自利”这种心理是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的东西,但它却是人们必须抑制的东西。

    试想,一群自私自利者组成的团队,与一群无私者组成的团队,哪一个更容易成事?总是有这样的人,他只想要获取利益,却不想做出任何付出,这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是不现实的事情,而其中的道理,说出来这么一看,也是浅显得不行。

    如果说武装割据的军阀,垄断资本的财阀和资本家们,他们提倡利己主义是为了自己能获取更多资源,那么那些无政府主义者们,他们到底是如何想的,就实在是令常人难以理解了。

    众所周知,东方的炎黄之后,之所以能够在这残酷的世界让文明延续数千年时间而不衰,其原因正是因为拥有能够统一对所有人进行调度的强大中央政府,他们通过治水实现了稳定的粮食增长,进而令人口和社会获得发展。

    对人类文明而言,不管是农耕文明,还是现金的工业文明,人口都是最重要的资源;靠着人口的增长,炎黄子孙逐渐占据并掌控住大量土地,而那些少数族裔,要么接受了炎黄文明加入到其中,要么因为对抗失败而向外迁移。

    而在那些被炎黄文明击败了的民族中,其中有一支向西不断迁移,并最终终结令西方人自傲的古罗马文明。

    这一切与统一的政权是无法分开的,更与那些为了国家强大而勤劳生产的生产者分不开,只有两者配合起来,才可能创造出辉煌。

    如果空有上层建筑,生产者却不勤劳生产,整天想着玩虚的东西,那么政府的手中也不存在能够调度起来的资源;如果光是生产者勤劳生产,却没有一个大政府对生产者们创造的财富进行合理安排,这些财富最终必然会被那一小撮人给夺走。

    至于这一小撮人是什么人,他们的身份可能是贪婪的资本家,可能是腐朽的政治家,可能是土地主,也可能是那种假借革新之名实则为己谋私利的虚假革命者。

    或许会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这样的思想是保守的,是束缚人们自由的;但人们在思考自由之前,是否应该思考自身的存续问题呢?不是迫于统治者制定的规矩与条条框框,而是更为现实的温饱问题。

    人们知道,在东方的华夏文明中,有两条重要的江河,所有的炎黄子孙自开始认识世界,就被长者们教育,这是他们的母亲河,同时人们也被告知“你,是由那里而来的。”

    众所周知,人类存在的四大文明皆是背靠河流发展起来的,然而这四大文明中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也就只有华夏文明了。

    之所以能这样,主要是因为华夏文明对水利治理的重视程度远超其他文明,无论是尼罗河文明还是新月地区的两河文明,他们对于河流的治理都是非常粗浅的,与华夏文明相比,说是在听天由命也不为过。

    他们对于河流治理的理解,基本就是每年等待洪涝期过后,在那被河水灌溉过的肥沃土地上进行农耕种植。而在华夏文明对河流的治理中,有使用堵的方式,也有使用疏的方式,甚至人们因此领悟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堵不如疏。

    靠着各种各样的方式,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华夏人不断与他们的母亲河进行战斗,在实践中进行尝试,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总结;正是这样才能让文明承受住母亲河那反复无常的性格,并延续下来。

    那么人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华夏文明是如欧洲那样四分五裂的小国寡民的形势,他们还能够实现对母亲河的治理吗?如果不是以上下游以统一的方式,配合起来对母亲河进行治理,而是分成几个国家,大家各干各的那么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因此而闹出矛盾也不是不可能。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的文明中,都有那种勉励人们团结一心的寓言故事,东方有三根筷子的故事,而西方也有一捆木柴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团结才能力量大,然而数千年前古人都懂的道理,某些理想的自由主义者却看不懂,偏要鼓吹个人优先;这样的思想到底是先进还是落后,实在很值得人们深思。
第129章 任性的公主殿下(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