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这项工作,目前也只有夏侯将军能够办得到了。”苏异看着夏侯邕,目光中充满了对于他的期待与信任:“在我北燕国中,就属您和郭不疑的关系最为密切。虽然您随我在西境驻守已有多年,但和郭不疑的友谊却仍旧是无人能够比拟的。你们二人曾经不打不相识,更是在数次南征中培养出了彼此深厚的感情。郭不疑就算对我朝中的所有人全都不信任,但我想她无疑还是相信夏侯将军您的。此番只有您代我出使,才能彻底的劝说住郭不疑。”
夏侯邕顿悟,沉吟良久的他不禁点了点头。他一声叹息,随即目光也露出坚定的颜色。
“是啊,您说的没有错。为了避免我北燕内部的一场浩劫之战,同时也避免中原的夏朝会因此趁虚而入,此番末将理当为了我北燕的兴业大计与百年以来的基业去见郭不疑的。”
苏异点头,同时也紧握夏侯邕的手,言道:“此番我北燕国运若何,一切便在将军一人之手。若将军此去不能功成,我北燕必然内战一场浩劫。届时夏国必然兴兵,我国亦难逃灭顶之灾矣。”
夏侯邕了然,拱手道:
“如此,末将便当速去。国师大人也当在都城早做准备,毕竟能否说得动郭不疑,末将心中也没有底的。一旦郭不疑不听劝说,届时还需国师与之相抗才是。”
苏异摇头,叹道:“我不与她抗衡,此事你也可以名言与她。如今殷纣璃身死,所有的事故将军都是清楚的。我们为何作乱,将军此去也可以和郭不疑说个清楚明白。眼下王都群臣众志成城,而郭不疑身为我北燕的边关大将,便当归于王都与我国中群臣共商大事。具体届时到底推崇谁为我北燕的新主,还是要看群臣的意见的啊。”
夏侯邕点头,心中不觉一声浅笑。
他终究明白,原来苏异拉拢国中士族与群臣,除了抗击郭不疑之外还有这样的一个意图的。百废待兴之时,人心所向则变得尤为重要。只要苏异掌握了北燕国中的人心所向,便可以不落下篡位之嫌。届时她想打便自能打,若不想打取于公平,自己也能够在众人的支持之下合理的赢得王位。
毕竟殷纣璃身死,膝下并无子嗣。而以国中的地位而论,苏异身为国师无疑是群臣之首。如今又得人心,只要洗刷了谋逆的罪状,那么代替殷纣璃登上北燕王位无疑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谋算如此,政略惊人啊。”
夏侯邕心中想到这里,不觉暗自感叹苏异智谋和经略的高深莫测。
面对他即将请辞而去的出使,苏异将他再度拦阻了住。
“有件东西,我认为此番你还是一并带去的好。”
“一件东西?!?”
面对苏异的一语出口,夏侯邕不禁面露疑惑。
“是,一件东西。”苏异淡然含笑:“这件东西,我认为或许能够帮助将军更好的说服郭不疑。虽然不能保证你此去劝说一定就能成功,但至少可以提供一些保证的。”
这正是“但为大计肯驱驰,还需身边有辅助”。预知苏异所赠何物,夏侯邕出使劝说郭不疑结果怎样?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