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我来。”柳君平对苏林说完就往正屋走,苏林和柳子青跟上。
到了正屋,柳君平一回头看见柳子青也跟来了,“子青回去。”
柳子青虽然怕大伯,但是好奇的心思占了上风,“我不回去,我要告诉你我没撒谎。”
柳君平板下脸,“回去,再不回去,我就抽你。”
“回就回,哼。”柳子青愤愤地走了。
“苏林。”
“弟子在。”
“我现在再教授你一段,你按照你的方法在最快的时间背下来,如果你能做到,我就不罚你和子青了,如果做不到,你可要承受更大的惩罚。”
“是,先生。”
“首孝悌,……,应呼中。好了,你记吧。现在是未时,申时记住即可。”
“是,先生。”苏林应道,看柳君平没有让自己回初学班的意思,又问道:“先生,弟子在这里记吗?”
“怎么?地方不同还影响你不成?”柳君平以为苏林不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背,是心里有鬼。
“那倒不是,如果在这里记的话,弟子要去取笔墨纸砚。”
“那你去取吧。”
“是,先生。”苏林转身快步走向初学班。
柳子青一直注意着门外,所以苏林一回来就看见了,“怎么样?先生说什么了?”
“没事,先生在考验我,等我回来再细说。”苏林一边收拾笔墨纸砚一边回道。
“先生不会是教了你一段新的让你背吧?”
“你猜对了。”苏林收拾完了便不再多说。
柳子青目瞪口呆,教了一段新的,还在先生的眼皮子底下记,压力多大啊?
赵明捅捅柳子青,柳子青回过头来。
“你和苏林说啥了?”
“没啥。”
“没啥是啥?”
“没啥就是没啥呗,还问。你背好了?麦口测试准备好了?”柳子青隐隐觉得自己把苏林坑了,心情有些不好,忍不住刺了两句。
“不说就不说呗,早晚能知道,有什么大不了的。”赵明不满地嘟囔两句。
话说正屋里。
往常这时候柳君平不是在童生班就是在秀才班(童生班和秀才班并不是指考上了童生或秀才,而是指将要考取的),今日却坐在正屋的首座上,自己拿着一本书看,时不时瞄一眼右侧的苏林。
这时候的苏林还在出声念着刚才新教的一段,只不过没有摇头晃脑而已。
柳君平疑惑不已,难道不摇头还能记得更好不成?柳君平哪里知道苏林芯子是个大龄女青年,而且智商也不低,《三字经》都是说的一些常识和思想,就算以前没怎么背过,也好记。
这时,苏林不再出声了,默背了一遍。确定背会了又念了几遍才停下,开始着手练字。苏林这样才不到一刻钟而已,但是苏林并不敢告诉柳君平自己会背了。自己占了很多便宜才会背的那么快,而且这几句真的没什么难度,都是常识。但其他正常的孩子是背不会的,苏林就静下心来一边练字,一边拖延时间(就算是你拖延了,别的孩子也没背那么快的好吗)。
整个过程柳君平都在观察着,他听说过有些人背书的方法不同常人,能背得又快又好。苏林背书的方式自己从未见过,自己从入学开始,就是跟着先生一起摇头晃脑地大声背,从来没想过还能有其他方式。
练着练着时间就过去了,申时到了,苏林从《三字经》开头到“应呼中”也写了两遍了。手有些微酸。
“记住了?”
“记住了。”
“若是没记住,你可知道会受罚?”
“弟子知道。”
“过来背吧。”
“是。人之初,……,应呼中。”苏林不忙不慌一句句背下来,也见证了柳君平的眼睛一点点放亮。
苏林暗自撇撇嘴,真不愧是一家人,柳君平伯侄俩表情格外一致。
“你这法子倒是有用。”柳君平兴奋地狂撸胡子,苏林甚至看见柳君平一不小心薅下来一根,苏林看着都觉得疼。
“你能自己总结出一套背书的法子,子青这次倒没有信口开河,你确实是天才。”
“先生谬赞,弟子还差得远。”
“你这法子,蒋先生可知道?”
“这法子只有先生、家里人和子青哥知道。”
“哈哈,让蒋老头得意,这法子还是老夫先知道。”
苏林:……所以说,这两位老小孩又起了争强好胜的心?
似乎比蒋为之先知道苏林的能力是比苏林能力本身更值得高兴的事,柳君平兴奋地站起来,瞎转了两圈后。
苏林:……
柳君平终于停了下来,对苏林说:“苏林,你这法子可愿意教给其他人?”
苏林沉吟了一下,问道:“先生,您在县试、府试这些考试中,做文章之时会念出声吗?”
“自然会,不然怎么感受出好坏?”柳君平以为苏林不愿意教授,故意转移话题。
“那隔壁的考生岂不是会听到您的答案?”
第17章 小先生(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