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农村大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县城(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今天收的黄鳝比昨天还多点,整整将近一百斤,加上一桶黑鱼,总共装了四个桶,张凡试了试提了两个桶,有点沉,再看看张雨绮单薄的身材。只能先去张德彪家开了拖拉机过来,东西装上车,比昨天少多了。

    开车来到村口,一帮人在那等着了,一见着张凡就叽叽喳喳的说,我要五十个,我要一百个。

    张凡统计了一下,总共将近一千个,张凡想了想,自己以后做二道贩子的生意,那两百个黄鳝笼子也可以卖给它们,毕竟自己再忙死忙活的亲自下场也太累了,自己也忙不过来。

    问了几个人愿不愿意要旧的,一块钱一个,比新的省了几毛钱,当然有人要了。

    最后算了算,要买八百个,估计等这些人赚到钱,要买的人更多了。

    交代了一下让那几个要旧的明天下午来领,新的下午一两点就在这地等着,带上钱。

    “轰轰轰……”

    看着眼前人来人往的县城,张雨绮兴奋不已了,她长这么大就以前爸爸带她来过一次。

    张凡打量着眼前的小县城,规模不大,就几条繁华点的街道,因为盛产棉花,县城有几家纺织厂,还有几家酒厂。各种政府部门沿着占了一条街,这是县城马路修的最宽的路了,其余几条街道水泥地都坑坑洼洼了。偶尔几辆小轿车路过,大部分都是公车,这个年d县城有小轿车的人都还凤毛麟角,现在还是自行车的天下,特别是二八杠自行车,摩托车也很常见了。

    三湾镇隶属于松县,松县是荆市下辖的个偏远县,地理环境其实不错,紧挨着南湖省,但是交通还不便利,高速公路不用想没有,经济发展的也一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街道上到处都是行人,自行车,拖拉机开的很慢,短短不到五百米的路程开了半小时,将拖拉机停在水产市场门口,让妹妹帮忙看着车上的东西,张凡走进市场打量着里面。

    市场不大,一百多个摊位,卖的水产也大部分都是本地产,价格比镇上贵个百分之二三十。

    问了下黄鳝的价格,18块一斤,张凡心里有底了,大概回收价卖个十五六块很容易,毕竟这是本地价格,贩子收到了大部分都卖到外地了,比如广冬那边,估计那边得卖二十多。

    打听了一下,张凡找到了一个收水产的贩子,这人矮胖矮胖,一张胖脸上一脸精明,腰里别着个挎包,手里还拿着一个摩托罗拉手机。这玩意在后世过时了,在这年代可是值钱玩意,村里就见过在外做生意的张虎有过,就是在县城里也不是一般人买得起用的起的,打电话八毛钱一分钟。

    那老板自我介绍了下,他叫王大福,自称是县城最大的水产贩子。跟他的身材挺合适。挺着个大肚子就跟张凡聊上了……

    “王老板,黄鳝现在收个什么价,如果价格合适,可以长期合作。”

    其实王大福最近也犯愁,南边广冬黄鳝需求大涨,价格从今年初涨了一倍,可今年刚受了水灾,养殖户损失惨重,导致价格飞涨,野生的值钱,更不好收。全靠着下面的小贩子,你一两百斤,他两三百斤的收,跟他需求的数量差距太大。

    “一两一下15,一两至三两16,三两以上的17块。”王大福随意报了个价,看这眼前的张凡,年纪太小,也不像做生意的。

    “能不能再高点,我一天至少几百斤,过段时间能更多。”

    “哟,小张,你也是干水产贩子的?”王大福有点不信,但是看张凡说话看成也不像是个寻开心的。

    “对,我们那以前没什么人捞,现在我捞了几天,村里人也准备跟上,以后量会很大。”

    “这样吧,既然长期合作,我也给你报个实在价,每斤涨五毛,大小混合的16块五,以后看行情增减,我也就挣个辛苦钱。”王大福假装着肉痛。

    张凡信他个鬼,不过这价格也不差了,也就比市场零售价低一两块,就让这胖子出去看看他带来的黄鳝。

    王大福招呼了两个伙计,出门将黄鳝提了进来,最后一过称,一百零五斤,十六块五一斤,最后给了1325块,给补了点零头。

    一桶黑鱼也卖给王大福了,这些黑鱼纯野生,个头大,活力十足,在饭店能卖上价,最后十块一斤,卖了三百多块。

    总共卖了将近一千七,来县城果然是对的,十二块收村民的,十六块五卖,一斤挣四块五,村里距离县城二十公里左右,加上过河费,总成本不会超过五十块,利润大大的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