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
“给我来一条。”
“草鱼多少钱一斤?”
“一块八。”
“给我来一条。”
……
不到两小时,所有的鱼都卖完了,两只甲鱼比他预料的还高,卖了五百。最后一起算了算,鱼卖了三百多块,一起卖了八百多。
张凡感觉信心十足,这年头一天能有这收入的凤毛麟角吧。南下广冬打工的一个月也才七八百。
路过卖鸡鸭的摊位,想起李芳低估了几天家里牲口都没有了。挑了五十只土鸡苗,五十只小鸭苗,加一大包饲料,一共花了一百多块,老板送了个大纸箱装起来绑在车后架上。
又买了点零零碎碎的东西,最后又想想李芳穿着的衣服。托一个逛街的,跟李芳身材差不多的阿姨,挑了两套衣服。买了一双适合干活用的胶鞋,一双皮鞋。总共花了四百多,那双皮鞋贵点花了两百,算是鞋店里最贵的鞋了。
买完东西,都放后面篓子里,骑着就往家赶。这种二八杠自行车,结实耐操,在后面搭两个篓子,驼一两百斤重的东西完全无压力。
东西卖完,张凡轻松的踩着脚踏板。风一般的往大坝村赶……
回到村里已经十一点钟,村里的壮劳力都下地干活准备收工回家了。这时候太阳正大,很多人都是天刚亮下地干活,太阳大了回家休息,准备午饭。
今天张凡驮着两大篓子鱼虾往镇上赶,大家都看到了。大伙都觉得卖不了几个钱,一个妇女好奇就问
“凡子,咋样,那些玩意卖了么?卖了多少钱?”说完还瞅了瞅张凡后面的篓子。
“还行,卖了几百块。”张凡也不说透,说了个笼统的数字。
“几百?这玩意这么值钱?”围观众人都有点不敢相信。
“是啊,鱼挺好卖,两块三块一斤呢,现在野生甲鱼也值钱,七八十一斤呢。”
“七八十一斤?”
村里以前经常抓到甲鱼,有时候有人来村里收购,二三十一斤,一只卖个几十一百块的。这东西又不是每天抓得到的,也没人想靠这个发财。
于是有人就心动了,问张凡
“鱼那么好卖?两块三块?”
“我以前不是在镇上混了几年嘛。认识我的人多,大家都给面子。”张凡不好意思的道。
“哦”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很多人也打消了心思。只剩那人还不死心的问。
“镇上卖鱼的多么?好不好卖?”
“咱们三湾到处都是鱼,买鱼的都是住镇上的人,一天也就那么多人。”
张凡连忙打消了他的念头,不是他小气,而是市场就那么大,那些卖鱼的摊贩也都不是什么简单角色。张凡一天一个人,加上他在镇上凶名还在,卖的便宜,也影响不了多少生意,要是都一股脑凑上去,人家找不找麻烦就不知道了。
“不过大家以后捉到甲鱼了,我可以帮忙带到镇上去***卖给小贩高多了。”
很多人动心了,一斤七八十,一只三四斤的都要卖两百多。够一两个月的家用了。
第二天河边就有人放甲鱼钩了,其实就是一根线,绑个鱼钩,挂上猪肝什么的扔河里。有没有甲鱼上钩全凭运气,不过这年代资源还丰富,应该收获不会差。
先去张德彪家还了车,张文博这小子还在埋怨去镇上怎么没带上他。张凡只得一阵解释,废话,去卖鱼,又不是去玩,自行车载着这个胖子什么时候能到。
回家的时候,不用张凡招呼,自己就跟上了,他一眼就瞄上了张凡手上的半只烤鸭。这是张凡走的时候顺手买的,这玩意除了过年过节,没几家舍得吃,在这年代算是稀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