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午饭,睡个午觉,这种感觉真的很爽。
张凡伸伸懒腰,满足的站起来蹦蹦。顿时精神抖擞,张文博已经不见人了,走到帐篷那一看,李芳正满头大汗的收拾东西。此时太阳晒的帐篷里跟蒸笼一样,掀开帘子,一股热浪袭来,张凡顿时额头冒汗了。
“妈,这么热您收拾什么,等凉快了再收拾啊。”张凡感觉一阵心疼。
“等下太晚了,天黑看不见。博子刚才他爸找他,他回家了。”
张凡知道自己劝不住,只得无奈的苦笑。暗暗发誓一定要盖个大房子,通上电,装上空调。
“一,二,……二十。”
忙活了两个小时,张凡做完了二十个地笼,八米长一个,这玩意效率高,小龙虾,鱼什么的,比市面上那些工具效率高多了。
现在时间下午五点,张凡想试试水,两百个黄鳝笼今天来不及了,他打算今天先沿着小岛放二十个地笼试试。
小岛靠西边张凡家原先房子那有块小高地,大约一亩大小,上面除了老房子旧址,四周种满了树还有竹子。下面阴凉地,蚯蚓多的很,没一会张凡就挖了半桶。
用草木灰杀死了一半蚯蚓,额,有点残忍,不过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打开地笼,每一节放一把蚯蚓,其实最好的饵料是动物内脏,但是这年头去哪找,谁家没事杀鸡鸭。
沿着小岛靠陆地近那面放好二十个地笼,这里水草丰富,鱼虾应该也多。
放完地笼,张凡满怀期待的往帐篷走,没办法,钱剩的不多。一万二千块钱,买家当去了三千,去学校交了一千五,就剩七千五,盖房子还差的远,也不敢乱花。
回到帐篷那,李芳已经把米饭煮上了。正忙活着泡小麦种,小麦种是镇里发的,大多数人家都一穷二白,家里粮食就是没被淹的也受潮发霉了,所以救济下来的时候每家每户都按土地发了小麦种。
这个季节也就适合种小麦,原先种的棉花已经被水淹了,今天大伙帮忙都除干净了。总共将近五亩地,需要一百多斤小麦种。
李芳正废力的提着大水桶,往回提水。一走一洒,以前这种重活都是张云龙做的。一桶水几十斤,一个身材单薄的女人提着真的费劲。
张凡看着一阵心疼,连忙过去接过水桶。
“妈,这些活以后叫我干就是了,我不在给我留着。”一提,哎哟,单手提着还真重,连忙用上双手。
“唉”
李芳看着儿子宽阔的肩膀,两父子体型真像。要是他还在该多好,想着想着就忍不住红了眼眶。
张凡提到帐篷边就去找了根扁担。总于五个大桶,才提了一桶,还要四桶,用手提太费劲,也就是李芳挑不动才用手提。
“妈,我挑水去了。您别去了,您把种子分好就行。”
四桶水,两趟,张凡挑着毫不费力。他前世干了那么多年工地,什么重活没做过。
五大桶水摆成一排,李芳已经把种子用五个蛇皮袋分好。
接着就需要把种子泡在桶里,一个是让里面的坏种子浮起来挑出来,另一个种子经过浸泡能提高发芽率。
今天上午乡亲们已经帮忙整好了田地,撒上了肥料。种子泡一夜,明天就可以趁着太阳还没升起撒田里去。
忙活完天已经完全黑了,李芳随便炒了个青菜,切了一小块肉炒了个辣椒炒肉。其余的肉都腌起来了,不然半天不到就坏了。
端上碗筷,两人吃了起来。
看着端着碗小口小口吃饭的母亲,张凡突然发现她身上的衣服有点不合身,明显大了一号,脚上一双男士拖鞋。
张凡这才反应过来,涨大水的时候家里走的迟,东西都冲走了,自己经常在外溜达还带了两件换洗的衣服。妹妹住校,也带了几套,可李芳就身上一套衣服,换洗的还是村里人给的旧衣服,后来发救济金的时候也发了几件,都是城里人不穿的旧衣服捐出来的。
张凡忍不住骂了句,自己真粗心。
第四章 开工(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