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着军营里那些忙碌换装的援军,王守仁服了,彻底算是服气了,恍然道:“没错,那些蒙古部落首领隔着老远,根本看不到士兵的容貌。加之他们先入为主,自然不会怀疑这些援军会有假......”
“嗯,这也是我为何从花马池一直到府谷县,故意之布防两万人的原因。一是两万人足以防守好这一线,二来便是早知晓援军有两万人,方便蒙蔽那些部落首领。”
话音落下,身为哲人的王守仁却又沉默了。
许久后,他才抬起头望向天空的繁星,问出了那个困扰他不已的问题:“叔父,你是如何想到这条妙策的?”
这一次没有他人打扰。而且,王守仁还向后挪了挪,封住了何瑾逃走的退路。
不过,此番何瑾却智珠在握,道:“守仁啊,世间之事虽来者不可追,却知古可鉴今。汉末时期董卓入京,不就是用了这等计策,唬得袁绍那些雒阳士大夫一愣一愣的?”
王守仁清亮的眼眸眨了一下,他自然也是博古通今之人,当即想起了这个故事。如此一来,何瑾的灵感来源的确有了合理解释。
可毕竟乃继往开来的大圣人,他也当然不会这般轻易被哄住:“那叔父为何又想到了,之前给那些部落首领们写信,让他们先入为主呢?”
一旁正暗自得意的何瑾,一听这个问题顿时脸又僵了:呃......大侄子,咱能不刨根问底吗?
我能告诉你,这个灵感也是历史上你想出来的?
当然,这样说其实也不正确。毕竟兵者诡道,古代打仗虚虚实实的事迹多了去,何瑾真瞎编一个,也是能有模有样的。
但是,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何瑾当时就怒了,吼道:“大侄子,你能别这么死心眼儿行不行,你是十万个为什么吗?”
“当圣贤这种事儿,之前就跟你说过了,那得个人有个人的缘法。我的法子不一定适合你,你应该开创一条自己的道路。”
然而,这时候王守仁的执着精神,又开始上犟了:“叔父,那你的法子又是什么?”
“我!.......”何瑾这个面色扭曲。
可随后看到王守仁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模样,忍不住嘴角就勾起了一丝坏笑:“你当真想知道?”
王守仁就警惕地向后退了一步,但随后想了想,又认真固执地点了点头,道:“侄儿确实想知道,哪怕被叔父忽悠瘸了,侄儿也在所不惜......”
好吧,这就别怪我毁人不倦了。
“那你听好了,我的道法就是用科学唯物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嗯,唯物辩证你不用懂,以后再慢慢忽悠,呃......再慢慢跟你解释。”
第五三四章 我的道法很厉害(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