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职校班主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郁江村的故事(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当老师还是不错的,虽然收入低了点,但胜在假多呀。

    元旦前一天,碚城职校全体教职工搞了个简单的团拜会,就正式开启了寒假模式。

    寒假和暑假比起来,相对要短一些,但和其它行业只放七天春节假比起来,那简直是幸福得不要不要的。

    特别是年后,开学时间一般都在元宵节之后了,这是其它行业的人不想都不敢想的美事。

    假期,冷家玉和赵娜娜张森几个同事一起约了个自驾游,途中经过向玉环的家乡郁江村。

    郁江村的村长曾经是碚城职校的学生,一行人到达郁江古镇时,冷家玉提议去郁江村看看,顺便给向玉环网站上的产品把把关。

    村长佘明杰开着皮卡车带着向玉环亲自到镇上来迎接,双方见面之后,向玉环就坐上了冷家玉的车,一边走一边给几个老师讲这一路上的故事。

    郁江古镇以前可不简单,因为盛产盐丹,成为了古时西南重镇,同时还是朝廷流放高官的所在。

    仅唐代就曾有多位朝廷高官流放于此,如今还有一座太子坟遗址,就在镇子边上。

    郁江镇和郁江村中间隔着一条河,名为郁江河,这条河在古时候是当地的主要交通要道,当地出产的盐丹全靠这条河运输出去。

    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在镇子和郁江村中的那郁江河上架了一座吊桥,是郁江村通往镇子的唯一通道。

    直到二十一世纪初,船运依然是当地村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几年前,上游修了两个水电站,把河水拦腰切断,从此这条河就干涸了,枯水季节过河都不用脱鞋的。

    佘明杰当村长之前,虽然郁江村和镇子只隔一条河,但却是不通公路的,河里又没水,村民们眼见四面八方都通了公路,心中那个怨呀。

    但又有什么法呢?

    直到现任村长佘明杰回到老家发展,和老村长以及新来的大学生村官一起,发动村民集资,蹚过了千难万阻,这才修了一条机耕道。

    但中间隔了那条河就没办法了,毕竟修桥和修路不一样,修路可以发动村民齐上阵,修桥却不行,不但要大笔的钱,还要技术。

    眼看公路修好了,车子却过不了河,大家都着急。

    最后是佘明杰想到了办法,他和新来的大学生村支书一起,在郁江村搞了个大型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及大型开亲活动,再加上郁江村的村花效应,吸引了几乎全县甚至临县的青年前来参加。

    这次活动从筹备期间就惊动了县里甚至是市里的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正式活动当天,县长亲自出席活动。

    当县长徒步过了吊桥之后,见前来接他们的竟然是牛车,了解完情况后,当场拍板县里长钱给郁江村修桥。

    就这样,在原来吊桥边上,修起了一座郁江大桥。

    因为这次活动非常成功,老村长高升到镇里工作了,经过选举,佘明杰当选为新一任村长。

    佘明杰当上村长以后,搞土地流转,发动村民办果园,高养殖,很快就把一个贫困村建设成了一个富裕的新农村。

    县里也出钱把村里的机耕道修成了泥清路。

    车子一路前行,大概开了十多分钟,突然见路边的冬水田里,一身泥的两个老头正在拉扯。

    这两老头长得非常有特色,一个又高又瘦,将近两米高,体重可能不过百,手里举着一杆大烟杆,另一个身高不足一米六,圆滚滚至少两百斤,头上秃成了地中海,脸上肥肉冻得堆在一起,鼻子都看不见,又因为面部神经问题,眼睛还不时的猛眨几下。

    前面带路的佘明来赶紧下车往田里跑,向玉环笑道:“这两老头怎么又干上了?”

第34章:郁江村的故事(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