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燕考上了重点高中,按理应该顺理成章的入读高中,可招生老师却鼓动她家长送她进中职学校,更让人费解的是,她的初中班主任也昧着良心将她推入火坑。
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要说起中职学校招生这个行当,那真的就是一条黑色的利益链。
中职学校从招生这个方面来划分,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县职教中心这样的受当地政策保护的学校,另一类则是自主招生的学校。
干过中职学校招生的朋友都清楚,每个地方都有地方保护政策,当然这里特指中职招生。
通常每个县都有一所直属教委的职教中心,县里所有的初中学校,每年必须得保证职教中心的招生名额,教委会根据每所初中学校的学生数量,给每所初中下达任务,学校则把任务细分到每个班主任头上,而且在县职教中心未招满学生之前,县外其它中职学校是不准进来招生的。
这是政治任务,完成不了的班主任,则考核不合格,奖金也会减少。
当然了,每送进职教中心一个学生,通常会得到一到两千的奖金。
所以,初中班主任为了完成任务,初三刚开学,就开始动员班上调皮捣蛋或是成绩差考不上高中的学生去读职教中心。
这些学生只要愿意去职教中心,班主任就会马上将其送进职教中心,以完成自己的任务,只要把学生送进了职教中心,至于他将来退不退学,那就和班主任没关系了。
这些还没毕业,春季就提前进入职校的学生,便是前文所说的春招生。
当然了,班主任这么做并无不妥,这些学生反正考不进高中,迟早也是要读中职的,早点送走,学校高兴、老师轻松、学生自己也解脱了、职教中心也高兴,皆大欢喜。
一直等到当地的职教中心招满学生了,教委才指定几天时间,专门用来供县外其它中职学校进校宣传招生。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中职学校都能进中学做宣传,得有教委的介绍信。
那么教委是怎么选定的这些学校呢?
有两条,一是学校的资质,达不到的肯定不行;二是钱,每个地方不一样,但都会收取几万块的“赞助费”,钱不到位,是不准进来招生的。
而到每个地方去招生的招生老师,其实大部分并不是真的学校老师,而是民间的专业招生人员,他们不属于任何一所学校,谁给的招生费高就给谁招,至于学校好不好,基本不在考虑之列。
教委指定的入校宣传时间,通常在中考前几天,但如果招生老师这时才去联系那些初三班主任,那就基本凉凉了。
为什么?
公关不到位呗。
初中班主任,你别看他不显山不露水的,但到了初三那一年可牛了,天天饭局不断,各中职学校的招生老师轮流请客,去不去还得看心情,关系不到位甩都不甩你,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多牛逼的人物呢。
最让招生老师恨得牙痒痒的是,他们即使给你脸出来吃了饭,也不等于会给你做事儿,出来吃饭就已经很给你面子了,想我给你做事,还得看谁给的米米多。
通常来说,中职学校会把第一年的学费全部返给招生老师充当招生费,招生老师再把这笔钱给分下去,比如中学的校领导多少,班主任多少,当然,班主任要占大头,毕竟他才是说了算的那个人。
如果这个招生老师是直接和中职学校对接的,肯定能多赚一些,但有很大一部分是二手贩子,甚至三手贩子,他们从上家拿到手的钱本就不多,花去各种费用,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
第6章:招生黑幕(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