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日三小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章 离乡(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咱娃儿要去哪里?”

    “去大学咧!云南的大学,211,可好哩!”

    茫茫的大山里一户破旧的小院中,车水马龙,全村老少齐聚在这里,当爹的拿出火红的录取通知书,在一双双粗糙的经常劳动的手上传阅着,仿佛是一块金疙瘩,小心翼翼地看。全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大山里这个即将走出去的孩子——张亮。

    年轻人穿着崭新的粗布衣,是前些日子刚刚母亲赶到乡里扯的新布,比划着张亮高中课本里的中山装一针一线做出来的。

    脚下是一双回力鞋,张亮这么多年的第一双新鞋,雪白雪白的,像是蒲公英的花瓣。

    张亮还有一个小妹,黝黑的脸笑得灿烂,一边喂鸡一边冲着小伙伴炫耀,“这是俺哥咧,俺以后也要像俺哥一样考上大学!”

    桌上的猪是刚杀的,鸡也是刚杀的,笋子是大山里刨了几晚,蝎子则是母亲在一块块砖头岩石下寻了很久凑成的菜。四口之家,一年四季赖以生存的粮食换做了钱,最后给儿子践行,凑足儿子的车费和学费,已经大伤筋骨了。

    村里识字的评书老先生一字一句念着录取通知书上的字,“欢迎张亮同学进入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

    “学得是化学!”旁边乡里乡亲惊呼。“学化学好啊,学化学好,以后可有本事了。”

    “那可不,你看咱平时用的化肥可不就是学化学的造出来的。”

    “这娃儿啊可有出息了。”

    “二蛋,你看你,啥时候能和你亮子哥一样,学习好,考个好大学。”

    这是张家第一次在村里这么扬眉吐气,张亮的父亲褶皱的脸上全是笑容,在小卖部买的烟一根根散出去。大山里的第一个走出去的孩子,张亮吃过饭,一个人踏上了征程。

    走之前,村支书把村里助学金给了张亮,八千,再加上家里东拼西凑出的四千,母亲全给张亮缝进了内裤的衬里之中,而这一万二将是张亮这么一年的学费加上生活费,贫穷的家里再也挤不出分毫。张亮的内心是苦恼的,自己像是水蛭一样吸在这个本就贫瘠的家上,一点点把家里的最后一丝生机给吸尽。但又是开心的,走出大山是张亮的梦,从小就渴求的梦想,张亮选择化学是因为高中班主任是化学老师,一直鼓励张亮坚持下来的那个老师。

    行装是繁多的,还有新做的两床被子,两套衣服,家里的一个茶缸,一个漂亮的水杯,还有一双回力鞋。

    张亮蹭着老乡去县里的拖拉机上路的,挥一挥手,告别这个养育自己十八年的地方,挥一挥手,告别了小妹,父亲,还有眼角一直挂泪的母亲。

    火车要坐一天一夜。

    人生的第一趟绿皮火车。
第19章 离乡(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