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愿意当和议使出使北朝国吗?”林天若问纳兰子尤,他知道纳兰子尤这么做必然有他的道理,但林天若并不希望他意气用事,并且希望他再好好考虑清楚。
“臣必须得去。”纳兰子尤却毫不迟疑,非常肯定的回答。
“为什么呀?”林天若想不明白。
“臣虽为宰相,但臣也知道,那些老臣们并不把臣放在眼里。况且,皇上登基不久,朝堂的局势也并未稳固,可信赖任用的人并不多。不管是为了皇上,还是为了臣自己,臣都需要建立功绩证明自己……”虽然身为宰相,得到皇上的信任,只是,纳兰子尤也有着他的酸楚。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虽然可能身处险境,但是,他得去拼一拼。才能在朝中树立威望。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北朝国这般的来者不善,也根本不容他们细细的思量。所以综合来看,他当这个和议使,便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林天若虽然不放心,也不大舍得让纳兰子尤出使去北朝国,但他也懂得纳兰子尤的话的道理。所以他也只好同意了。或许他也知道,除了纳兰子尤,他一时之间也难以找到一个让他放心的人去做这个和议使。
“此次出使北朝国,子尤大概什么时候才回来呢?”林天若看着怀着雄心壮志的纳兰子尤,早上才与他喝酒解怀,突然间,他却又要离开了,怎么不让他伤感呢,偏偏他又是个这么多愁善感的人。
“快则一个月,慢则三两个月,便会回来了。到时臣可要讨皇上的好酒喝呀。”纳兰子尤似乎看出了皇上的心事,以轻松的口吻笑着说。
“一定,朕一定备着好酒等子尤回来,到时我们一定要开怀畅饮,不醉不归。”林天若心情变得好一些,但眼神里依然闪着不舍与担忧。
……
第二□□堂上。
“现在北朝国发起战争,军情刻不容缓,现在朕需要一位勇猛的将领,带领我们的军队,保家卫国。希望文臣武官,以大局为重,举荐合适的人选……”皇上满怀希望地望着堂下站立的文武百官,只是回应他的却是满堂的沉默。
也是,自上一代皇帝登基一来,再到林天若登基成为皇上,南国也已经差不多三十多年没打过大的仗了,这些年,虽时时有战事发生,也不过是地方草寇的一些小打斗,国家与国家之间,大多都是以邦交和议解决的,这也导致了整个国家的风气,变得更加的重文轻武。如今乍然要求选出一个将军出来担当保家卫国的重任,可不是难嘛。不然的话,林天若也不至于这般的愁苦了。
本来林天若怀抱的希望就如小火苗一般,微微弱弱,这样的满堂沉默,犹如瓢泼大雨,好不费劲就把林天若那希望的小火苗给浇灭掉了。正当失望一点点的侵占林天若整个身心的时候,一个高大魁梧的身影,从队伍靠末的位置里站了出来。待细细看清楚,此人还气宇轩昂,气概不凡呢。
“下官虽不才,愿为国家为皇上效力。”官职并不大的中郎将赵飞云自告奋勇。
众人随着赵飞云的声音,纷纷转头侧目看向这个年纪轻轻的赵飞云。一下子便议论纷纷起来。有的人说这赵飞云并无功绩,又不是将门之后,还是个小小的中郎将,不能担此重任;也有的人说,这赵飞云虽然勇气可嘉,毕竟年轻,让他带领军队打仗,怕是难以服众呀;还有的人说,他年纪轻轻,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只怕是纸上谈兵罢……
众说纷纭,一时也难以定论。
“这可不急功近利的事呀,这关乎着国家以及士兵们的生死存亡,可不是逞匹夫之勇就行的,你可有这个能力……”林天若试探性的问。其实在赵飞云站出来那一刻时,林天若看他仪表不凡,眉宇之间透着一种不服输的英气。林天若就已经认定他是可用之才。这么一说,只是为了更加确定他的决心。
“下官愿以全家老小的性命担保,必当竭尽全力,誓死抗战到底。”赵飞云坚定的语气,坚定的眼神,都张扬着一种视死如归,英勇无比的气概。
“臣也愿意为其担保。”纳兰子尤也站出来为赵飞云说话。
林天若转忧为喜,当即封赵飞云为护国大将军,宣告明日一早,让他奔赴前线,领军作战。
“可是……”似乎其他的人还有些异议。
林天若也不理会他们。直接打断他们的话,铿锵有力地说:“谁再有异议,朕就让他第一个上战场与敌军作战。”此话一说,那样有异议的人,顿时鸦雀无声了。
第18章 风平浪静(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