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自己的意识离开了自己原本所在的时空和世界,来到了这个陌生的时空、陌生的世界,并且还附在这个时空和世界里的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的身上后,孔明连续好几个月精神萎靡不振,整天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不哭不闹、表情呆滞、眼神空洞,因为他在悲伤地思念着已经跟他相隔在时空长河两端的父母家人、亲朋好友。度过那段低沉期后,孔明开始认真地思考起了自己在这个时空、这个世界里何去何从的大问题。
“不会吧?这是传说中的东汉末年?”搞清楚状况后的孔明顿时冒出了一头的冷汗,“如果我没有记错,没多久,黄巾起义就爆发了,东汉帝国随之陷入分崩离析中,社会极度混乱,时局极度动荡,华夏神州四分五裂、七零八落,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侯争霸、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汉王朝开始落下帷幕,三国时代开始到来。日!真不是一个好时代!简直就是地狱模式、噩梦副本啊!老天爷,你玩我呢?为什么要把我扔到这么一个兵荒马乱的乱世?”
再想到自己此时的身份,孔明顿时冒出了一身的冷汗:“我日!我居然是孔融的小儿子!要死了!要死了!这个孔融可不是什么牛人,恰恰相反,他就是一个废柴啊!这货名头很响,又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又是‘建安七子’之一,还以‘孔融让梨’典故闻名于世、青史留名,然并卵!最后被满门抄斩!东汉王朝解体时,这个孔融是青州北海国的国相(北海郡的太守),手上拥有一块地盘,拥有一支军队,勉强算是汉末群雄之一,甚至还参加了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战,但很快,他的地盘就被袁绍给吞并了,军队也被袁绍消灭了,毫不客气地说,在汉末的众多军阀里,孔融只算是三四流。说到底,孔融只是一个文学家,他既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军事家、战略家,舞文弄墨、吟诗作对是他的强项,治军管民则是他根本就干不了的,这样的人当军阀哪里干得过曹操、孙权、刘备等真正的大佬牛人。说得通俗易懂一点,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继而展开了‘大鱼吃小鱼’的优胜劣汰竞争,孔融这样的三四流军阀自然在初赛中就被淘汰了,最终,天下只剩下曹、孙、刘三家。”
孔明记得,孔融虽是名士,但他下场却很悲惨。在被淘汰出这场军阀纷争后,孔融去了许昌,成为曹操控制下的汉室朝廷的大臣,他虽然“人在屋檐下”,却没有向曹操低头屈膝,因为他已经看出曹操的奸雄本质和曹家早晚篡汉的大势,忠于汉室但又无力匡扶汉室、对抗曹操的他便发挥文人的牙尖嘴利特长,屡屡对曹操进行冷嘲热讽(客观上讲,曹操有不少事做得其实是对的,但孔融却故意吹毛求疵地嘲讽曹操,堪称“作死”),让曹操大为光火恼恨,最终惹上了杀身之祸。
孔融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两个儿子跟他一起被杀,留有“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词,女儿幸免于难,后来嫁给曹魏上党郡太守羊衜。羊衜先娶孔女,两人生有一子,孔女病逝后,羊衜续娶蔡邕次女、蔡琰(蔡文姬)之妹,两人生有二子一女,次子名叫羊祜,是魏晋时期著名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西晋开国元勋之一,正是羊祜奠定西晋成功灭亡孙吴的战争基础,最终推动三国归晋、天下统一。
孔明现在是孔融的小儿子,毫无疑问,如果他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改变,那么,他的最终结局就是由于他爹“整天喷曹操”导致他跟他爹、他哥一起被砍头。孔融现在洛阳当官,还没有被派去北海国担任国相,还没有成为割据北海国的诸侯军阀,黄巾起义也还没有爆发。
在想通这些关节后,孔明愈发地冷汗如雨:“日!来到这么一个乱世也就罢了,还摊上这么一个堪称‘作死能手’的爹,老子可不想坐以待毙,老子必须未雨绸缪,必须进行自救!谢天谢地,幸好老子早就把《三国演义》看得滚瓜烂熟、了然于胸了,这是老子最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