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绰文缓缓道:“师父早年游历人间,曾买下这支竹笛送给我。我自幼便喜音律,闲时常爱吹笛。后来练功不顺,索性自暴自弃,不再勤修苦练,整日沉迷音律。”凌云义昨日亲眼见到大师兄手中的竹笛不畏刀剑,本以为是仙家秘制的神兵利器,现在方知不过是人界普通的竹笛,心中对这位大师兄更加钦佩了几分。“本以为这一世浑浑噩噩就过去了,哪知有一次我在昆仑山颠吹笛,当时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山风猛恶,意甚萧索,恰符我当时的心境。是以我灵光一现,突然悟出了一个至理。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源头,便是这自然二字,不管是风晴雨雪,还是江河奔腾,皆是自然之象。是以我为何要执迷于按部就班地依常理修行仙脉精气,何不直接以乐为媒,师法自然?”
凌云义但觉此言隐含至理,但一时之间也无法参透。张绰文道:“你且静听。”他将竹笛放入口边,缓缓吹奏起来。笛声清幽和缓,凌云义只觉眼前一片恍惚,眼前光影斑驳,已置身于竹林,听得微风拂过竹叶,心中一片祥和。陡然间,笛声拔高,直入云霄,凌云义但觉自己已然置身于山顶之上,北风呼啸,大雨滂沱,间或有震天惊雷。凌云义心中惊悸,顿感彻寒入骨,不觉瑟瑟发抖。笛声忽停,凌云义方才回过神来,只见云淡风轻,自己仍和大师兄坐在空旷无人的演武场上,既无风雨也无晴。凌云义心内愈发拜服,道:“大师兄此技简直神乎其神。”
张绰文道:“我最喜音律,因此便以笛声模仿天地自然,藉以汲取天地之精气,自然之灵气。我晤通此理,便以其滋养仙脉,修习精气,自此进境神速。只是我也曾以此法请教师父,师父也是大惑不解,说我的修习法门,乃是直接跳过以物驭物,以气驭物两境,直接修习以气蕴物的法门。按理说稍有不虞,便会走火入魔。但师父当时帮我诊脉,说我气机冲和,精气浑厚,并无丝毫走火入魔之象。我这数年来,仍以此法修行,只觉体悟愈深,心神愈静,断然不会走火入魔。可见,各门各派奉为至理的修习法门,未必便是唯一。”
凌云义听得此话,久久不能言语,眼前似乎有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他面前呈现。张绰文道:“仙界卫海门亦有一位奇人,不修物气,是以按常理来看,他似乎连以物驭物之境都未曾达到。可是此人偏偏可如达到以气蕴物的绝世高手一般,乘风而行,败尽十余位达到以气驭物之境的高手。但是若说他达到以气蕴物之境,却也未必。所以水无常形,小师弟,你要追寻你的内心,找到适合你的独一无二的修行法门。”
张绰文说完拍了拍凌云义的肩膀,郑重道:“大师兄相信,有朝一日,你自会找到另辟蹊径的方法,后来居上。”凌云义心内百感交集,既感激,又澎拜,只觉之前在心中万万无解的难题,已被大师兄的一席话轻轻解开。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