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董,晚上有时间吗?”
“领导请指示。”
“六点半老地方,介绍个朋友给你,来了再说。”
“好的,准时到。”
搁在以前,董杰伦很难想象与罗杰这样的人会彼此之间没有客套的进行对话,尤其是在一面之缘下。
这不是知己却类似同道中人,相信随着时间的走过,随着彼此之间了解的加深,那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会越来越深刻。
老地方在哪?自然是连波饭店,经济实惠菜品全味道不错服务好,董杰伦在心里寻思,等到有闲去开一家饭店,就叫老地方。
跟着他就想到,这事儿其实可以依托互助小组的。
晚上六点半,董杰伦见到了罗杰口中的朋友。
“这位是精纺大院制条厂杨厂长。”
罗杰介绍完对方,董俊开始介绍董杰伦,一个小圈子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圈成了。
初次见面的两人握手,董杰伦打量对方,首先是气质,即便罗杰没有张口,他也能感受到那收敛不尽的上位者气场。
然后是气度,他很奇怪,书里总是说儒、说憨、说邪、说内外,可就性格来说,他所遇到的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其修养、气度总是那么温文尔雅,至少在外表看起来是这样,也就是说在公共场合以及社交方面是这样的。他们总是惊人的相似,如果用文字来表达其内涵,没有多次交往的董杰伦根本无法细致区分。
偏颇者或许会形容衣冠禽兽与禽兽不如,初次见面不能被其外表迷惑,要谨慎保持距离。但董杰伦总是觉得即便是保持内心纯正,那么外表衣冠楚楚是不是更喜人呢?
“来,都坐下说话,喝点热水暖暖身子,今晚不喝酒,还要开会学习,小董你来瓶啤的?”
董杰伦摇头拒绝,不客套是真的,但既然都不喝,他何必另类,保持圈子的关系,必须得要克制自己的欲望,细节决定所有。
坐下后,罗杰几句话把杨厂长的底细稍稍过了一遍,他的名字叫杨军,鲁中人,处了个本地姑娘,年初举办的婚礼。制条厂属于整个纺织服饰的第一道生产工序,杨军是生产厂长,整个北海来讲属于副厂长级别。
董杰伦注意到对方的话不多,总是微笑及默默倾听,也就没有上前主动搭言。吃饭的时候,罗杰、董俊穿插引领话题,多是基层管理与北海集团未来走势走向或者某某厂区奇闻与心得。
期间董俊忽然问他,“最近有没有什么心得,跟姐姐交流一下。”
董杰伦疑惑,相对来讲,自己是晚辈,讲管理经验与水平,绝对不会是一个层次,这个圈子里自己属于加塞进入学习提高的,还要感谢这些‘前辈’提携,董俊怎么会这么问?虽然说万法归一道理总是惊人的相似,认知的提升也并不限于集团内部的岗位地位与阅历,但自己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应该属于虚心学习处于请教地位的那一个吧?
罗杰解释,“你董姐过完年可能要动一动了,至于去向吗?她还没有头绪,这不抓虾为马,四处张望呢,你们铝业可是跟我们并列第一的支柱,有什么奇闻逸事,管理方面难处心得都行,拿出来跟你董姐唠唠,一人识短众人拾柴嘛!”
董杰伦连忙举杯,笑着说,“祝贺董姐高升,以茶代酒了。”
董俊翻出一个漂亮的白眼,魅力四射,“再贫嘴就撂倒你,相信姐的实力吧!”
董杰伦抱拳讨饶,想了想,把最近的事儿捋一捋,值得说的也就元旦晚会与外地职工归乡心切了。
董杰伦先说了外地职工临近年关的心态,董俊诧异道,“这事儿对生产管理有妨碍吗?我们都知道制度是企业的根基,即便是想家了,工作效率不会降低吧?”
董杰伦就看向罗杰,董俊的工作环境跟车间生产有很大区别,高科技人才的自制能力肯定高于基层员工,而且北海第一实验室里多是本地或北海定居职工,这与老板制定的各种吸引人才落户北海的制度密切相关——只要你来,一定是最好最贴心待遇,用不了多久就会以北为家。
罗杰迎上董杰伦的目光,立即笑了,“看来今天引老杨来真是对了,这个问题他最有发言权。”
董杰伦被老杨这个词汇刺激了一下,看外表杨军绝对不超过三十岁,整个北海序列的副厂级别呀!什么概念咹?怎么能喊老杨呢?
杨军呵呵作态的客套几句,董杰伦顿时疑惑对方的姿态,仔细听了才知道对方属于入赘在本地,而地点居然就在芦首镇那条南北线的山里面,更为巧合的是他居然跟张昭一个村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