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陶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越窑粉盒(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越窑之名,最早出现于唐代。陆羽《茶经》云:“越瓷类玉邢瓷类冰”,古代瓷器有南青北白之称,而越窑便是‘南青’的代表。越窑的所在地主要在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上虞在战国时属于古越国的区域,在唐代为越州,因此此地的窑口便称为越窑。越窑的制瓷工艺自东汉始,是我国,也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早的瓷器产地。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唐代时越窑的工艺已经到达了一个巅峰。越窑所出产的‘秘色瓷’最为当时人们所喜爱。”

    “文人墨客对秘色瓷的赞美也是不绝于口。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堪称是咏越窑的千古名句。除此之外,吟诵越窑最生动的当属徐夤《贡余秘色茶盏》。其中有‘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句。”

    “越窑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对其周围的窑口和南北方陶瓷技术的交流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在唐代,越窑青瓷能成为一代名瓷,不仅仅是因为越窑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更因为越窑烧制技术高,釉色近乎完美。”

    “到了五代吴越国时期,越窑已经成为王室专用,其造型变得更加精美。不过到了宋代,因为种种因素,越窑逐渐式微,在宋亡以后越窑也就不复存在了。”

    姜老听完说道:“基本面了解的还可以,但是还是要花功夫。古玩最重要的便是平时的积累和知识储备。有时候一个小细节便能对辨别真假、断定朝代有着很大的作用。就拿你这次来说,虽然你捡了个漏,但是也是糊里糊涂的。如果摊主有心作假,或者看出来这是个瓷器是五代的越窑,那可能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这是姜老对后辈的指教,沈宸心中了然,不停点头称是。

    “姜老,能不能冒昧地问一句,这个粉盒能值多少钱?”姜老言毕,沈宸突然问道。

    “唔,这个粉盒你是多少钱收来的?”

    “五···”沈宸刚想说五百,却发现那是两个东西的价钱,心中算算,应该是一个二百多吧。才想开口,田老却惊道:“五十万?你小子运气可以啊,现在这个粉盒至少翻了八倍了。”

    田老这么说是有依据的,他前段时间在姜老家看见一个类似的越窑粉盒,当时姜老说那个粉盒已经超过四百万了。而且那个粉盒似乎还没这个精致,没有如此品相完美。

    沈宸当即闭了嘴,他能说什么呢?其实是两百多收来的?怕不是要被拉出去打。

    姜老点点头:“瞻我说的不错,你这个盒子如果要上拍可能价格还要再高一些,可能达到五百万。你捡了一个大漏。”

    沈宸已经有点懵了,他本来还想把这个瓷器送给田老的,但是现在好像没这个可能了——在知道价值以后,田老不会接受如此贵重的礼物的。

    姜老将这个瓷盒轻轻放下,又拿起另一个陶碗。

    姜老这次没有很快下结论,他端着陶完看了二十多分钟,把陶碗放在桌子上:“老田你也看看,我打个电话给老俞,这个碗有点意思。”说着掏出手机,打起了俞老的电话:“老俞啊,现在有事吗?”

    “你在写开会材料啊。”

    “关于什么的?”

    “古代神话研究?那你得过来看一件东西。说不定你看了以后,材料都不要写了。”

    “好,我和老田都在。”

    姜老挂了电话,问田老道:“看出点什么不?”

    田老也是一脸神秘:“老俞运气好,有个好学生啊。这东西如果真是那样子,对他的研究倒是挺有帮助。”

    沈宸听了,心中也是莫名的疑惑。他回忆了一下那个陶碗上的纹饰,实在是不知道这些纹饰对田老的研究能有什么帮助。他只记得纹饰以红色为主,在陶碗上还画了一个比较大的白的圆点,离圆点比较远的地方有一个像是在奔跑的人。除此之外便看不清什么了。

    “研究古代神话···奔跑的人···是什么呢?”沈宸心中十分疑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