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车开到大山脚下停靠,一行人下车登上山顶。
而驻防在山头的部队只有一个连。连长跑过来敬了一个军礼说:“请总司令训示。”
立根说:“你的连有多少人。”
:“我们连是个加强连,总共五百人枪,其中配备了十挺机枪,十门火炮。我们是奉屈参谋长的命令到此地防御敌军的。”
立根笑道:“屈参谋长倒是个有心人。好好好,你带我们去看看你们的守备情况和驻地情况。”
立根和干爹干娘,扬威,艳艳跟着连长视察过防御阵地,又进山洞里巡查了一遍。
山洞里可容纳五十个人参加战斗。通过枪口向外瞭望,一条山道尽收眼底。
立根看过,心里很是满意,问连长:“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啦?”
连长立正回答道:“报告总司令,我叫屈子生,二十八岁了。”
立根惊喜道:“你是屈子镇人?”
:“报告总司令,我们连队有二十个人来自屈子镇。”
立根大喜道:“原来是屈爷爷的后代,怪不得这么精神。屈连长,从现在起,我提拔你为团长,大队人马很快就到。有个叫李志清的,他为你的副手。营长连长你自己选拔,你要尽快把那些刚来的兵训练出来。说不定你很快就能成为师长,你要有心理准备。”
立根和干爹干娘,扬威,艳艳下了山,来到长春县草民堂。草民堂里大娃及其一班人正忙得不可开交。
大娃看见立根几个人到来,说了一句:“你们先坐下等等。”然后跟十多个人继续交头接耳安排任务,过了大半晌才安排完毕。大娃挺挺腰揉揉眼过来说:“千头万绪事情太多又复杂,现在长春县人口猛增了一万多人。每一个人都得安顿住下,我不得不全县总动员,人人动手,家家户户出人出力挖掘窑洞。还得派人给他们送吃送喝,连明彻夜都忙不过来。”
立根说:“你别跟我诉苦。二娃在哪?让他带领我们去各个部门观察观察。”
大娃说:“二娃从早忙到晚,我也不知道他在哪。小陈,你带曹大人他们去各地转转吧。”
如今的长春县已今非昔比,生存条件大为改善,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原来的茅草屋变成了砖瓦房。两条大街上几百家商铺,饭店,客栈,药铺,一家挨一家,生意很是红火。原来人口数量不及一万,随着连年来府城的重要机构不断地迁入,再加上本地人的生存条件显著改善,人口生育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几个月府城的人口大量的搬迁进来,长春县的人口数量猛增到三万多。因而满山遍野挖成了窑洞,原来被放弃的窑洞经过重新修复,也住进了刚刚搬迁来的家户。
小陈引领在立根几个人由近及远视察了战地医院,民间医疗所,妇女儿童居住地,枪械弹药库,粮库,军用服装厂,枪械修理厂,最后来到一望无际的湖水边,看见四十条机舫船停在岸边一溜排开。又看见无数民众正在争先恐后下湖捕鱼,却没有一个人管理。
立根看到此情此境,震惊的目瞪口呆,禁不住对身旁的小陈说:“这样捕捞如何得了?”
小陈不以为然地说:“曹大人,何必大惊小怪?湖水里面的鱼多的是,这些人能捕捞多少?”
:“你懂个狗屁。这是咱们今后十几年的口粮,一旦山道被炸断,外面的粮食进不来,里面的东西出不去,这里的人非被困死不可。”
干爹干娘,扬威,艳艳深以为然。
一行人急匆匆返回到草民堂。立根对大娃说:“马上安排人守护在湖水边,严禁捕鱼。其他事先放放,赶紧把这件事办好。别问为什么,我没工夫解释。”
大娃带着小陈匆匆而去。
扬威说:“短短一个多月,一下子搬来了几千户人家,不混乱才怪。”
立根说:“咱们先去找家饭铺填饱肚子吧。人人都在忙,没人过来招呼咱们。”
艳艳说:“半个多月了,没早没晚,连明彻夜奔波,我早就饿的前心贴后心了,脑袋直发晕。吃罢饭赶紧回我家好好睡一觉。”
扬威说:“我也快撑不住了。你家少爷修炼成精了,我们几个人可比不了。”
几个人随便找了家饭铺,匆匆饭罢,急急来到艳艳家,顾不得体面,倒头便睡。
立根对大娃,二娃的媳妇说:“大嫂,二嫂,你们俩把华思思和三位师太带来的女子找来几个,就说我有事跟她们商量。”
二人不敢推辞,立马出了门,不到一个时辰带来了六个妇女。
当年的小女子们见到救命恩人,禁不住热泪盈眶,朝着立根深施一礼。
立根也很感动,笑嘻嘻地说:“各位大姐,陈年往事我顾不上说了。你们谁是华思思的人坐在我左边,谁是三位师太的人坐在我右边,我有大事跟你们商量。”
六个妇女两边分开,齐声问道:“大统领,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
:“各位姐姐,你们也看到了长春县的现状,忽然搬来了这么多人,混乱不堪。随后还有更多的人搬进来,局面更难控制。说不定日本人很快就会打过来,现在的形势比任何时候都危险。可是我手里没有几个兵了,派不出人来维持长春县的秩序。而长春县能用得上的人,只有你们这些接受过特殊训练的妇女了,这就需要你们这些人重新拿起刀枪保境安民。我希望你们把身体强健的妇女集合起来组成一支队伍。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奉献精神?”
六个妇女齐声道:“大统领,现在强盗进了家门,就不能袖手不管,总得想办法把盗贼赶跑,这个道理我们懂。我们马上通知所有的人前来报到。”
立根大喜道:“说的好,我就知道你们都深明大义。我在这儿等着你们。”
次日,华思思带着五十多个妇女首先来到,五十个妇女整整齐齐排列在大娃住宅的大门前。
第二百四十五章不得已而为之(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