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发明家海恩曾经在事故发生理论上提出过著名的“海恩法则。”这条法则是这么说的: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个法则强调的无非是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必然是是量积累下来的结果;二就是既便再好的技术或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总是无法取代“人”这一事物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海恩也许想不到,他这个专业技术理论用在婚姻里,也是一样一样的。
换言之,如果一段婚姻走到了尽头,一定是在前期有充分的征兆的,只是当事人当时并没有发现罢了。
程曦眼下就是上面所说是“当事人”。从轰轰烈烈地爱恋着到心甘情愿地步入婚姻,再到平稳安定地度过七年之痒,程曦认为自己的婚姻至少也是经过了“三座大山”的考验,虽然说不上是坚不可摧,但却也是稳如泰山,什么智斗小三、挽救婚姻的戏码无论如何也不会在自己身上发生。
于是,在杨光去超市挑选啤酒一夜未归、至将近凌晨发了一张与许多男性朋友一块儿喝酒聚会的照片过来时,她已是心安理得、安然地一觉睡到了天亮。
第二天,城市金融论坛正式启动,闹钟一响,程曦跳下了床,三下五除二收拾干净便出了门。
作为这座特大城市里难得的一场金融盛事,这届金融论坛的规格着实很高。连“久经沙场”、常常出入各大论坛会议的程曦也不禁感叹起来。
会场里闪光灯此起彼伏,掌声更是如此。关于金融行业的未来,每一个与会者都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振奋和激动,无论是台上的讲演者还是底下的听众,皆是一脸兴奋之色。
这些讲演者当中,有一个身影让程曦不免感到熟悉。他一身笔挺的西装,身长颀长,举此稳重,神彩奕奕,尤其是那双架在鼻梁上的眼镜后面,目光更是如矩明亮。
他起身,迎着掌声步上讲台,面带笑容一字一字道:“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杜明,摩歇尔银行华南地区负责人。”
台下顿时窃窃私语了一会儿。在这个行业里,消息很快就会传遍。大家都知道,摩歇尔银行刚刚启用了一个新的华南区老总,却不曾想这个人这么年轻,看上去竟还不到四十岁。
程曦在台下更是压着声音惊叫了一声,引得前后几人都转头看向了她。
“原来是杜明啊!乖乖,几年不见,这家伙变成了这副‘人模狗样’!”程曦小声地念叨着。当初上大学的时候,她和袁艺、杜明、冉枫常常混在一处玩,袁艺和冉枫是一对,杜明没女朋友,老是隔三差五地跟他们二个人同进同出的,冉枫和袁艺也不介意,常常觉得他一个人怪可怜的,带着他一块儿吃吃喝喝的,程曦对此一路不明,这一不明就不明到了大家都毕了业,杜明出了国。
十年不见,杜明已经在程曦的脑海中被清理进了回收站,眼下这一通出现,撤底把有关他的记忆拉回到了桌面。
程曦知道,自己今天除了带着工作职责而来,还是带着闺密的嘱托来的。今天要想实打实地完成这个任务,杜明是个不错的人选。
虽然程曦知道,冉枫不同意袁艺转行做投行,不同意她接受杜明的邀约,但好闺蜜就是要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帮上一把,把袁艺的简历投给杜明,事情或许会有转机也说不定,即便没能如愿,冲着老同学的面子,杜明也不会对袁艺留下什么太差的印象。
锁定目标的程曦按捺着急切的心情听完了杜明的演讲以及后面几位金融新秀的长篇大论后,径直走向手里正举着红酒杯与同业把酒言欢的杜明。
“杜总。”程曦拿着相机对准杜明喊了一声,趁他转身时按下了快门。
“你……”杜明一时没反应过来,待看清了来人便笑着道:“我说这动作怎么这么熟悉,原来是程大记者。怎么,这么些年过去了,还用这方法捕捉第一手素材?”
杜明笑着迎了上去,程曦也笑着走了过来。
第十一章 城市金融论坛(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