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会的。上车吧,我先送你回去。”杨光客气地邀请袁艺坐他的车回家。
“不用了,我自己打车回去。程曦醉成这个样子已经够你忙的了,我就少给你添麻烦了。”
“好吧,即然这样那我们先走了,你自己回去路上小心!”杨光说完便打开车门坐了进去,帮着程曦锁好安全带,开着车离开了。
袁艺目送着他们二人离开,自己拿出手机叫了一辆车后,便呆着原地等着司机前来接她。
百无聊赖的袁艺抬头望着天空,思绪飞回到了刚刚同学会上的场景,一时想了很多。
十年匆匆而过。还记得当年她和这帮同学一起毕业时,各自抒发对于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之情的场景,至今依旧牢牢地印在她的脑海里,但眼下却没了当时的豪情万丈和青春激昂。相反,在这么多年的日常琐碎中,那份驿动的心和激动的情愫早已被磨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点痕迹在不紧不慢地提醒着自己曾经年轻过。
十年前,她一定不会想到,十年后的她竟然成了围绕着房子、车子、孩子转着的人。为了在这个都市里生存下去,这十年里她付出了多少的努力,这或许只有她自己还有一道走过的丈夫冉枫才会知道。
这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大环境。
为了在这个城市里好好地生活下去,她的身上承担了许多的责任和义务。当一批又一批的同学朋友因为难以抵抗城市的压力而回乡时,袁艺总会庆幸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只是到了眼下的情形,袁艺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开始出现了迷茫。
如今的袁艺虽然在银行里获得了一个小小的职务,工资也还不算太低,足够维持他们一家在这个城市里的一切开支,但却谈不上宽裕。每月发下来的工资除去房贷、车贷、女儿的学费以及必要的生活开支这四大板块以后,基本上所剩无几。
所以,要想持续提升生活质量和抗风险能力,袁艺必须找一个工资更高的工作来维持。但是,应该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却成了袁艺的一大困扰。她曾经想过自己可以转头去做投行工作,根据她的了解,这份新的工作在给她提供更高收入的同时又不会与她现在的职业差的太远,的确是个挺不错的选择。
但袁艺却始终有些顾虑。这个方向比起她现在的方向而言,专业性更强、难度也更大,最要紧的是,她根本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投行这个方向。和许多人一样,就业不仅是一个人选企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企业选人的过程,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合适”二字。袁艺能不能转行做投资银行业务,这个问题她说了不算、她的同事说了也不算,只有专业资深的投行人士才有资格评定,但这人不好找。
今天聚会时,陈芸和程曦所说的那些话却给袁艺提了一个醒,如果真的像他们说的,杜明出任某银行的投行负责人,那找他帮忙认定一下自己的资质,未尝不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只是,他们已经许久不联系了,杜明和冉枫虽然大学时以兄弟相称,自己与他也算认识,但自从毕业后杜明与冉枫除了偶尔的联系之外,就再没有见过彼此,贸然地提出这样的请求其实并不怎么合适,因此,袁艺又一次犹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