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河清海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七章 莲花烛台(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施世纶拿绢帕擦拭着手背,“月儿,你不觉得这烛台有些奇怪吗?”

    杜汐月闻言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烛台,因家中祖父素喜古玩玉器之好,从小便教导她辨别藏品的本质。所以对于一些古玩玉器还是有一些鉴别能力。

    这烛台乃是青花瓷的质地,通体施蛋清釉,釉色肥厚莹润,青花发色深蓝,瓷胎细密质坚,露台处可见窑红,如是观之乃明朝早期之物。然烛台处却可见土质遍布其上,略显脏乱。

    “这室内之物大多华美,唯这烛台颇显破漏,且韦东春应是附庸风雅之人,应置纱灯放于案台之上,怎会用此破旧之台?”杜汐月满腹疑问。

    施世纶深吸了口气,深深地凝望几案上的烛台,“室内之观多珍怪,兰高明烛华容备。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而莲花便承担了佛教的象征使命,佛经有曰:‘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玷污’。所以梵天王便诞生于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而佛祖菩萨均坐在莲台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出自尘世洁净不染之境界。”

    杜汐月点了点头,“或许这韦东春正是附庸风雅之辈。”

    “不尽然!”施世纶说着,再次拿起那尊烛台,却将蜡烛从台上取下交予杜汐月,并将烛台翻转过来,发现其下有几个大字。

    “目连救母!”虽说这烛台底部刻的是“九叠篆体”,但杜汐月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几个字的含义。

    她微微蹙眉,开口言说道,“我自幼听说过这个典故,然只是一知半解,并不知晓来龙去脉。”施世纶微微点头,便开口解释道:目连乃佛门十大弟子之一,然其佛业有成后,欲度化父母,以报生养哺育之恩。他用天眼遍观三界六道,看到死去的母亲身堕地狱,转生为针口饿鬼,腹大如鼓,咽小如针,吃不下任何之物,饿得瘦骨嶙峋。

    目连心中难过,于是前往地狱查探,却见一片凄惨之态:在此服刑的魂灵,一天要经历成千上万次生死;或身陷刀山剑树,或被铁犁耕舌,或者遭汁铜灌口,或者要吞热铁火丸……

    还有鬼差每日凌迟,终朝来拷……为救母亲,目连施展神通,用钵盛了饭食去喂母亲,母亲一手持钵,一手遮掩不令旁见,贪欲之习依然如故,肚量依然太小;上天罚她饭食未等入口,即化为火炭,无法进食。见此惨状,目连悲号泣涕,于是返身求佛救度。

    但佛祖告诉目连,其母做饿甚众,凭几之力但不能度,须合众人之力,才能有所成。十方众僧一般于七月十五日出动,若要救母出厄难,必须在这天准备百味五果,置于盆中,来供养十方大德众僧,成就殊胜功德。这样,不但可以救你的母亲脱离苦海,早日投胎。

    目连听佛陀之言,欢喜奉行,在七月十五日供养众僧以后,其母果然当天就脱离饿鬼之苦,离开地狱,得以升天。

    杜汐月点了点头,但脸上懵神之色依旧未见,“可即便如此,这烛台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吗?”

    “当然有。”施世纶指着烛台上面的泥土,“这可是从墓穴中挖出的‘阴器’,并且韦东春想通过这件‘阴器’告诉我们一些内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