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牛的记忆,没有开始。牛比他还要早出现在这家庭里。等他有记忆的时候牛就已经是大牛了。因此他是在不知道这牛是怎么来的,只不过他知道的是,这水牛陪伴他的时间比狗长了很多。村里家家养牛,这是传统,也是现实需要。在土里刨食的人,牛是最不能缺的东西。甚至很多时候牛比人重要,人还可以饿肚子,牛却必须保证它能吃饱。村里的牛的地位是普遍高于其他动物的,甚至狗都不如牛圈里的牛。狗虽然一直和人生活在一起,但是在人们看来,这看家的东西,自然比不得养家的物种。当然人们也还没有把这东西当神,毕竟神么,需要祭拜,牛却不能有这样的待遇。
冬天时候,他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踏着雪,去草树上扯上几蓬草丢进牛圈。这时的牛圈已经被柴禾还有塑料布封了起来。走到牛圈门口时候还觉着挺暖和的。甚至还能看到牛圈里冒着热气,这样的场景看着实在有些让人觉着恶心。当然村里人并不觉着牛粪是肮脏的东西,毕竟牛一年四季也就冬天会吃点粮食,其他时候几乎都是吃草,它的粪便跟人的比起来简直干净了不知道多少倍。更主要的是,家里的肥料主要从牛圈里来,再怎么嫌弃,也都得接受这事实。冬天的牛圈采光是相当差的,要是夏天这里就南北通透了。这种季节差异,其实也是被逼无奈的选择。当然夏天通透一点的好处是,这股难闻的味道会减轻很多。牛圈一般都在猪圈旁边,当然猪圈一年世界的变换很少,就算到了冬天,只要一到了时间,猪就得离开这世界,进入人们肚子。
一到了冬天,院坝就变的干净,鸡躲进了鸡圈,一刻都不肯离开,毕竟外面的世界虽然漂亮,却不见得适合鸡生。当然人相对来说活动得就多了许多,在这样的日子里走家串户,反倒是一件时髦的事情,没有人会管家里的活干不完,妇女手里拿着没有捺好的鞋底,活着拿着毛线提着口袋就出门了。到了一家,几人坐下来,喝了口水,然后就开始说些平时不说的话,这事情也没人管,大家就这样聊着,聊了半天,手里的活也干完了,主人家又抓了点南瓜子出来,慢慢磕着。村里的人只有在这样的季节才能如此悠闲,主人家正在砍洋芋,准备煮猪呢。手里的刀有节奏的变化着,盆里的洋芋,没多久就已经变成了一些小指头大小的洋芋泥。当然大家还是要做饭吃的,冬天的菜都已经冻上了,必须得有一壶开水才能够烫开着裹着白菜的冰。当然这被烫过的菜,味道就变得差了不少,也不知道牛吃到这菜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来家里的人烤着火,吃着瓜子,话就少了很多。小孩子们得到了难得的自由,在雪地里来回奔跑,堆雪人打雪仗,更多的是拿着铲子在雪地里滑行。当然这些事情做完了红着小手回去时候,免不了一顿骂。不过,第二天还有机会,大家还是会用同样的方法玩耍。毕竟家长有时间的时候,自然不会放任孩子在雪地里玩耍。冬天的自由就只有家长们忙着说话时候,孩子才能有些空闲。冬天小孩的手永远都会有一层厚厚的壳,还有就是裂开的一道道口子。小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大人们就没有这事情,小孩子却每一年都要经历一次,那口子生疼,有时候会疼出眼泪来。大人们只是说不要到外面玩雪,只要玩雪了就肯定会生冻疮。可这其中的道理在小孩看来是不靠谱的,毕竟大人们碰到雪的时间比孩子多了很多,他们并没有这样的困扰。
第四章水牛(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