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璇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五百二十四节 绝望的知青(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几天的时间,景洪农场十二个分场的知青都串联了起来。

    这一事件令云南省委十分头疼,派出了省、州联合工作组,与“闹事”的知青进行了见面。

    省、州工作组的人员摆出一副官架子,打着官腔、居高临下地说着一些毫无意义劝导的话,使得与他们见面的知青代表们很不快。这里面的知青总代表向工作组的领导抛出了一个问题:“各位领导,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需要你们回答,也很简单,你们可不可以向我们交个底,你们当中现在哪一位还有子女没有回城、在乡下当知青?”

    他这个问题让工作组的领导们张口结舌。领导发了火,拍着桌子对着他进行了大声的斥责。

    罢工的知青代表们集体退场表示抗议。

    ~

    40天,经过激烈的讨论,形成了一个决议,即《知青工作四十条》。

    这次超长激烈讨论的会议,最终还是“两个凡是”的追随者占了上风,当然也接受了老干部们的一些意见。这个决议不仅肯定了“文革”以来上山下乡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而且还强调指出“今后仍然要有计划地动员和组织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工农相结合。”

    虽然“四十条”中指出,国家会在以后的招工工作中,政策倾斜于知青,放宽招工年龄,进行考核、择优录取;并通过办中专和技校的方法,来逐步解决知青回城问题。并规定,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到社队招收知青,不允许占用知青招工指标招收其它人员,严禁“走后门”等不正之风。

    但是广大的知青仍是不满、失望。特别是“四十条”中还特别规定:今后农场(建设兵团)知青一律按照国营企业职工对待,不再列入国家知青政策的照顾范围。

    于广大的知青来说,对“四十条”不满、失望;对在边疆农场(兵团)的200多万知青来说,是彻底扑灭了他们回城的希望——什么按照国营企业职工对待,这就是说要将余生留在这里了——我们在最偏远最苦的边疆,付出了整整十年的青春,最后却连回城的权利都给彻底剥夺了。

    有个别知青接受不了这现实,自杀了。

    ~

    云南农场罢工的知青们听到了“四十条”的消息后,犹如火堆上又浇上了油。

    罢工知青们向州委正式提出北上请愿的要求,并未得到允可。当然不可能得到批准,北上,这是要上北京请愿啊!这还了得!

    景洪罢工知青们推选出近百位代表,强行北上请愿。

    云南省委紧急电告滇南有关地、市、州委:“切实做好说服工作,不放一个请愿者到昆明。”

    在第一批景洪农场的请愿代表出发后,云南各农场紧接着先后十一批知青请愿代表,共计有两千多人出发北上。这些人遭到了州府、地委派人的阻挡,被工作组和配合的军警阻在元江、景谷、哀牢山一带,双方发生了冲突。

    请愿知青们改变策略,一面大张旗鼓地发动进行请愿工作,另一面请愿代表采取了分散绕道北上在昆明集合的方法。

    以景洪农场知青为代表的先行请愿知青终于十二月底到昆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