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不是要送你去学校吗,我怕你奶奶一个人忙不过来,让外婆来帮忙晒一下稻子。”妈妈在一旁解释,她已经跟外婆说好了。
外公去世以后,外婆就没有再种田了,地还有,但种得不多,够吃就行。因此在大家都忙得不得了的秋收季节,外婆却是清闲的。女儿一说,她就带着换洗的衣服跟着来了。
“好好读书啊,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说完嘱咐的话,两个老人在院门口站着,目送她们一步步远去。
梁县距离小镇车程不过二十分钟,第一班车是什么时候不清楚,但是为了赶在上午来回,不到八点,母女两人就提着大包小包在街上等着了。
棠县中学离家则要远得多,记得以前上高中的第一个假期,下午三点多放学,直到八点多了,木青青还在车上堵着,又没有手机,把家里人急得不行。从那以后,她便逢长假才回去一次了。
现在换成梁县这么近,又不堵车,回家应该不困难了吧。
到梁县的大巴车很多,站了几分钟就来了一辆,木青青招手让车停下来,车厢内人不多,两人选了靠前的位置坐下。
“送学生去读书啊?”看着她们大包小包的样子,售票员笑着问了句,木青青应了一声,说去一中。
车票是三块钱一位,这车只到梁县车站,到一中还要换另一辆大巴,售票员在车上就跟她们说了。
辗转到一中,已经是早上九点半。木青青用公共电话拨通了招生老师的号码,然后找了个阴凉处等着,过了五分钟,就看到他从校园广场走出来,转着脑袋四处看着。
“老师,我们在这。”木青青招了招手,她穿了件短袖,下面是浅色的松紧腰牛仔裤,都是新的。这是为了开学,妈妈特地重新买的。
“辛苦了,辛苦了。”招生老师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中等个头,微胖,看得出来他走得有点急,脑门上都出汗了。打了招呼,就要去帮木青青提她手上的行李。
“谢谢老师,我自己来就可以了,这个不重。”木青青拽着行李的手往后缩了下,说是不重,但提起来的时候还是坠得她小臂上的筋都鼓了起来。
“这是我们学校的逸夫楼,也是实验室,旁边是高三的教室,那边是篮球场,足球场在宿舍楼那边……”招生老师领着他们去行政楼,木青青这种特招生是单独办理入学手续的
他一路上不停地介绍,走路的动作自然慢了下来。可怜木青青在后面提着行李,感觉手都要断了。
“不好意思老师,我们能先去办入学手续吗,我妈妈还要赶着回家,家里面收稻子呢。”天气又热,手上的行李又重。虽然有些失礼,但木青青还是开口打断了老师那滔滔不绝的介绍。
正讲到兴头上的老师乍一被打断还有些不喜,一回头,看到身后的小姑娘脸都涨红了,手被被行李袋子勒出一个深深的印子,立马就反应过来,当即有些不好意思。
“行政楼马上就到了,那就是。”说话间加快了脚步,也不做什么其他的介绍了,这让母女两人都松了一口气。
在行政楼办完剩下的手续,木青青领到了宿舍钥匙和一张饭卡,每个月的300元补助在一号的时候会自动发放到卡里。
宿舍也是提前安排好的,四人间,算是学校条件最好的,其他还有六人间和八人间,甚至更多人间。四人间床铺两两相对,都是上床下桌,中间各有两个柜子。
到宿舍的时候里面还没有人,木青青选了靠阳台那张床,把东西都放了上去。
“这三百块钱你拿着,有什么缺的就自己去买,在学校不要太节约,要吃好。”妈妈摸着木青青的头嘱咐道,“钱要放好,等会记得买个锁,贵重物品就锁在里面,要注意安全。”
“不用了,我这还有大姨他们端午节给的钱,够了。”木青青没有接那三百块,其他一一点头应了,把人一路送到学校门口,看着她上了车,这才转身去了旁边的商店。
开学期间,每个店门口都摆满了各种生活用品。木青青多逛了几家,选了性价比最高的那家,买了一个塑料桶和盆,都是淡蓝色的,还有一把十个同色系的晾衣架。
毛巾家里多得是,村里办红白喜事都会发,因此她直接从家里带了两条。还有牙膏牙刷、锁等杂七杂八的,买完回去都快十二点了。
“你好。”回去的时候宿舍门是开着的,里面有个女生正弯着腰拿东西,听见木青青的声音才转过头来。
“你好,原来这些东西是你的啊,你来的真早。我叫赵璐,赵钱孙李,王字旁一个道路的路。”说的是山市方言。
“我叫木青青,树木的木,青色的青。”木青青也用方言做了自我介绍,开始动手收拾自己的东西。
“你自己一个人来的啊?”赵璐应该是在木青青出去的时候来的,床已经铺好了,地上也是干净的,这会她拿着湿毛巾准备擦柜子,“你用上面这个还是下面这个,你先选,剩下那个就是我的。”
第12章 室友(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