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眨眼即逝,迎来了端午节。
这些日子,有了林芳歇帮着抄写挽联,琴瑟帮着剪纸钱,姬夫人从丧葬铺里所获得收入,远是从前的三倍不止。
再兼林芳歇一手好字,有不少人通过丧葬铺的老板找上林芳歇,叫她帮忙抄书,写写匾额什么的,所获得的收入,又比单独抄写挽联更多。
所以,姬家终于可以过一个富足的端午节,不必再像从前那般,太过于精打细算。
端午节前一日,姬夫人就和琴瑟一起去县城,买了好些糯米、红枣、粽叶,又买了不少从前舍不得买的腊肉、蔬菜等等,除此之外还给一家四口,每人添了一件新衣。
将这些东西沉甸甸地提在手里时,说实在的,姬夫人心头当真万分高兴。不仅仅是生活比往常好了,从前就她和公子两个人,且公子又话少沉郁,她大部分时候,不是在规劝,就是在和公子沉默相对。
如今多好,和林芳歇还有琴瑟丫头,每天有说有笑,日子不知畅快了多少。尤其是琴瑟那丫头,又机灵嘴又快,像只小百灵,每天逗她不少开心。
有那么一些时候,姬夫人忽然很盼望姬殊真的是她儿子,而林芳歇真的是她儿媳妇!只可惜她自己没有孩子,不过也没差,这么些年,她早已将公子当成了自己孩子,林芳歇等于也是她的儿媳妇。
端午节当天,一家人起了个大早,将菜都洗好之后,三个人坐在院中,一起包粽子。
不知是不是过节的缘故,姬夫人、林芳歇和琴瑟三人心情都格外好,琴瑟更是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就连往常安静话少的林芳歇,都会开开琴瑟的玩笑,逗得姬夫人眉开眼笑的。
姬殊孤零零的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听着窗外的动静,忽然有种被抛弃隔离的感觉。
外面她们那么热闹,他这书委实有些看不进去。
他只好站起身,拉开窗,看着上午明媚阳光下的三人。
有点儿想出去,怎么办?
但是转念一想,自己这么出去,林芳歇和琴瑟肯定不说什么,嬷嬷一定会笑话自己,打趣他和林芳歇,到时候在林芳歇面前,多难为情。
姬殊正纠结着,忽见姬夫人站起身,端起小山般堆在盘里包好的粽子,对林芳歇说道:“你们俩先包着,我去将这些煮了,顺道准备做饭,今日东西多,好好给你们尝尝我的手艺。”
林芳歇笑着应下,难得朗声道:“婆母要帮忙记得喊我。”
“好嘞。”说着姬夫人端着粽子进了厨房。
姬殊见姬夫人走了,忽然觉得机会来了,不由伸手整理整理衣衫,从书房走了出去。
来到院中,姬殊在林芳歇身后不远处站定,看着她的背影静立片刻,而后缓缓向她走去。
林芳歇正和琴瑟讲着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忽见身旁多了个人影,抬头一看,竟是姬殊。
不及反应,姬殊已在方才姬夫人的位置上坐下,拿起一张粽叶,对林芳歇道:“我帮你吧,你教我这怎么包?”
面对忽然出来的姬殊,林芳歇和琴瑟都有些讶然,一时有些没反应过来。
主仆俩愣了片刻,琴瑟忙站起身道:“那什么,小姐……我去厨房帮夫人。”
说罢,琴瑟冲着林芳歇狡黠一笑,一溜烟儿地跑了。进了厨房,琴瑟一脸兴奋的对姬夫人做了个嘘声的动作,然后将姬夫人拉到门口,指了指外面的姬殊和林芳歇。
本有些不解的姬夫人见此,忽地了然,随即露出如释重负般的笑容。
林芳歇见琴瑟走了,似乎失了什么依仗,莫名有些心慌。虽然她一直努力做个好妻子,就是为了能和姬殊好好过日子。
但是当姬殊真的变了态度,就像眼前这一刻,反倒叫她有些不适应,也不知该如何相处。
姬殊看着林芳歇错愕的目光,不知为何有些想笑,但他到底是没有笑出来,只卷了一下粽叶,舀了一勺糯米,接着道:“你不肯教我吗?”
“没有,没有。”林芳歇尴尬的笑笑,将手里包好的粽子绑上绳子,又重新拿起一片粽叶,边示范边对姬殊道:“先从中间这样折,做一个漏斗样,再将糯米放进去。”
姬殊看着她的动作,有样学样,装好糯米,林芳歇继续教,姬殊继续学。姬殊虽学得认真,但全程基本没有说话,只有林芳歇一个人在说。
总算包好了一个,林芳歇从姬殊手中接过,掂了掂,笑道:“夫君包得甚好。”说着,将姬殊包的粽子放进了盘子里。
“以后抄书我帮你。”沉默许久的姬殊,忽然操着略带沙哑的嗓音,说了这么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