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终南正欲发言,忽然房门而开,那药店老板端着一大盘热气腾腾的馒头而来。店老板相貌朴实年纪四十有几。他将馒头放至桌上,大家相互施礼之后,便匆匆而去。
大家食用完餐,杨终南便向文山,介绍了自己和陆天豪与花婉红的姓名与来历,以及此行成都和襄阳的目的。
文山闻知心下惊喜悦道:“诸位此去襄阳在下心已所料,没想到二位原来是将门忠良之后,杨兄弟乃是神雕大侠之子,在下有礼了!却不知杨兄弟四位英雄,对在下如此信任,令我真的是颇感欣慰!各位英雄难道不曾顾忌或者疑虑在下,乃是蒙军的细作么?”
杨终南三人又自皆然回礼。杨终南正声道:“先生言重了,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陆、花,兄妹二人对文山之才,所行之事,实是佩服和感激。陆天豪道:“今日先生划船相应接我等渡江,我等感激不尽。对先生所推断之事,正是佩服之至!岂能怀疑!”
文山笑之:“诸位夸奖啦!诸位的信任在下谢过各位,真是受宠若惊。在下只不过久历江湖,学了点微薄知识罢了!”
杨终南道:“先生过谦了!先生才华出众能料事如神,然而仗义相救,不属偶然实乃大义之举。昨日在客店中言其朝廷,先生言辞凿凿心中忧愤,似乎有苦难言,不知先生乃是何方人士?为何来至此地?”
文山缓行几步,面上显出一丝忧伤。他一声长叹道:“诸位皆乃忠良侠义之后,在下既然有缘与各位相识,亦使我荣幸之至。文山在此也就不可相瞒,在下原名:文天祥,只因在文山学艺便改名文山的。我乃江西吉州庐陵县(今江西青原)富田人。那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乡镇。镇旁不远处正是丘壑林泉之胜的文山,也是我学艺之地。十几年前我抱负着报国的志愿进入朝廷官场,后来被委任为签书镇南军(今江西南昌)节度判官厅公事,但是我不愿赴任请求祠禄,朝廷应允了。”
“这是为何?”杨终南问。
文天祥忧然道:“这是时势造成的,当时皇上昏庸,朝廷权奸当道啊。皇上听信奸臣谗言之后,就命我做建昌军(今江西南城)仙都观的主管。仙都观是道教的宫观,这个职务是个闲差,我更为不愿,便有退隐出世之意。”
“先生何故不为之呢?”陆天豪又问。
他望了望窗外,一丝金色的霞光照在他的脸上,虽呈金红之润亦是几多沧桑!
他缓缓又道:“我的报国与改革变法的思想落空,甚感失望,既不愿尸位素餐,混迹官场,更不愿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宁愿暂时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所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就是我隐退的原因。从此我便已测字算命为号,云游天下。”
闻他所言四人皆然感叹!知他心有满腹才华意存报国之人,时下云游并非心中志愿。杨终南叹道“如今蒙贼又犯我河山,杀掠我百姓。这川中沦陷之地,百姓已是饿殍载道,哀鸿遍野,一路悲声载怨,过着流离失所凄风苦雨的生活。先生见此难道就此作罢么?”
第三十三章先生出谋武林聚义(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