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于康熙末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四十三章 鳜鱼(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日,曹从户部出来,看了看手中九阿哥的名帖,九阿哥府。/首/发

    这纳捐之事情,是块大肥肉,谁不想着咬一口。尤其是京官没有什么刮地皮的机会,除了向进京陛见的外官索贿外,就指望纳捐的时机赚一笔。

    户部、吏部,还有内务府,有点分量的人物就想使个劲儿。

    九阿哥与内务府若是想要垄断这买卖,首先就要同户部、吏部打好招呼,禁止其他门道。

    这些都不用曹操心,只要抬出九阿哥这尊大佛,京城里敢明着不买账的也没有几个。

    伊都立也得了召,过来见九阿哥。

    三人齐聚堂上,算是为这纳捐的事碰头。

    看着九阿哥晦暗不明的眼神,曹只觉得头皮发麻。

    伊都立这边,思量了一晚,还是信服曹所说,去了私心。是啊,以九阿哥的贪婪,要是同他抢食儿吃,那不是找死么?

    九阿哥望向曹,道:“曹,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你可以不掺和这个,也不当拦着爷使唤人不是?”

    伊都立还在迷糊。曹已听出他是指韩江氏。

    ~已同韩江氏做过一番恳谈。虽说他地本意。是不愿韩江氏掺和这些。希望她能太太平平过日子。但是。他晓得韩江氏好强。还是咨询她地意见。

    不知是否是进京这几年见识多了。晓得自己地分量。韩江氏地回答是否定地。丝毫没有掺和地意思。

    或许是出于感念曹家恩义。或许是看通透了。不愿被九阿哥利用。

    曹既晓得她地意思。在九阿哥这边。只能勉励维护。九阿哥不可置否只是神色复杂地望了曹一眼。态度冷淡至极。

    曹是为公事来地。巴不得同九阿哥远远地。不会在意他地态度。倒是伊都立。有些看不过眼九阿哥府出来后。还同曹抱怨了几句。

    曹只是一笑了之,并没有放在心上。

    虽不知道九阿哥为何转变,但是主动抛出橄榄枝来,也使得曹心里松快不少。这些皇子阿哥,既不能**消灭不能明着相争,若是与之为敌,也令人头痛。

    没过几日,孟光祖案在京城传扬开来。

    开始时还有人揣测,是不是康熙要拿三阿哥开刀。已是有不少人准备落井下石集三阿哥其他事情的证据。

    向来在士林中名声颇佳的三阿哥,这次却是名声大损。

    二月十九,是三阿哥的寿日。

    不晓得是因三阿哥随扈的缘故,还是孟光祖案连累的缘故,往三阿哥府送寿礼的官员减了几成。

    曹家这边,由初瑜撰写的礼单,还是比照往年的例有什么变化。

    虽说圣驾还在巡幸畿甸,但是因万寿节将近,不少督抚大员由外地来京陛见。

    京官向来清贫,京里各项人情应酬有多,单靠那点俸禄哪里能够?如今见了这般外地督抚大员官就跟苍蝇见了烂猪肉,恨不得蜂拥而至。

    不管是高官显宦是低级官吏,但凡有点本事的变着法地索贿。

    即便外官苦不堪言,又有什么法子。京里有人好做官不交下几个妥当人,他们千里迢迢地外放,远离权利中枢,心里也不踏实。

    曹本就不差这几个钱儿,曹寅如今又致仕,父子两个倒是没有学着别的京官,想着各种明目来请客。

    两广总督杨琳是恩萌出身,早年在漕标中军任职;觉罗满保虽是红带子,却是正牌子科举出身,曾到江南主持乡试。这两人同曹寅都有些交情,算是故交。因此,这次进京,他们也带了不少“土仪”送到曹府。

    因这个缘故,曹还随着父亲到两人京宅道谢。

    虽说曹寅辞官,曹也从内务府总管贬为六科给事中,但是觉罗满保是在内阁待过的,晓得六科给事中的重要,对待曹家父子没有丝毫怠慢。

    他是二十多岁中进士,今年才四十出头,待人极其温煦,使人如沐春风。看来,曹寅对这位的红带子督抚也颇为相投。

    从时事到学问,到江南几位大儒的新作。宾主相谈甚欢,若不是觉罗满保到外出赴宴,看样子同曹寅两个能聊到入暮时分。

    从觉罗府出来,曹寅犹自感慨不已。

    觉罗满保三十多岁入内阁,后外放巡抚,四十出头就任总督。就算熬过两任总督,还不到五十,回到京城,不是尚书,就是大学士。

    他的意思,是希望两家保持往来,对儿子以后的仕途有所进益。

    对于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的风云人物,曹上辈子听过的不过是大将军年羹、“舅舅”隆科多,还有李卫为首的三大模范总督,对于其他人知道的甚少。

    虽说觉罗满保身材健硕,但是瞧着气色并不算好,不知是不是旅途跋涉的缘故。

    曹虽没有像父亲想得那么深远,但是见他待父亲恭敬,待自己也亲切,对他也生几分好感。已经寻思回府后,问妻子寻几株好参,送给觉罗满保滋补。

    杨琳是武将出身,年近甲子。他早年出仕,一直在武官任上,由副将到总兵到福建提督。康熙五十三年才升广东巡抚,去年冬升任的广东广西总督。

    或许是一直在南边做官的缘故,他脸色发红,嗓门甚是洪亮。还是头一遭见曹,夸了好几句,直赞曹寅教子有方。

    听说曹寅现下在户部当值,他迟了一下,问出心中所惑。那就是户部这两年会不会继续追缴亏空。

    西北用兵正缺银子,四阿哥主持户部,向来都是主张追缴库银的,这点毫无质疑。

    见曹这般肯定,杨琳的脸色有些灰败,露出几分苦笑。

    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有些话也不好当曹寅父子抱怨。两下寒暄了一会儿,另有其他访客到曹寅父子就告辞离去。

    曹寅心里,是另一番滋味儿。

    他虽没有做过督抚,却也曾为皇帝监控江南,没有督抚之名,却有督抚之实。若没有儿子早年的告诫有曹家十来年运筹帷幄,曹家亏空,也是一把利剑。

    杨琳虽做了半辈子官,但是官声颇佳,并不是贪官。然而,这每个省亏空的库银

    ,还是要落到督抚头上。

    尤其杨琳这种,之前就在广东为巡抚,后升总督的,同地方断不得干系不知有不少需要擦屁股的地方。
第七百四十三章 鳜鱼(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