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涯诡案录3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平原烽火(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圆月当空,北风肆虐着关中平原,在野外,一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骑着一匹白马漫无目的的缓缓前行,他呼吸深沉,警觉地望着四周。

    周围漆黑一片,别说一个人就连一只野兔也看不到,除了他没有谁会在深更半夜出现在野外。

    此时是西元一六四五年正月十七,不久前,在陕西和河南交界的潼关,两支军队进行了激烈的交战,交战双方一守一攻,最终守关的一方惨败,死者不计其数。

    不知走了多久,任安源苦于手里没有地图,他预感到在天亮之前也难得找到村庄或是城镇,于是干脆下马来打算随遇而安,他一边牵着马一边对马说到:“我的好战友,今晚要委屈你了,我们俩都得露宿在这漫无边际的郊外了。”

    言罢,他牵着马又往前走了一段距离,最后在一块自认为安全的空地上停了下来,他轻轻的拍了拍马的脖子,示意它可以休息了,然后往前走了几步,将身上的小包行李都放了下来,他喝了一口皮囊中的水,然后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好大一会儿,低下头,抽出了自己别在腰间的刀,这把刀上有着细微的缺口,虽然有缺口但是却光亮如雪,丝毫看不出其他的颜色,对于自己来说,这把刀就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决不允许有丝毫污秽。

    看着天上的明月,任安源想起了盛唐时李太白的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好一番浪漫的情怀,盛唐时期的人们安居乐业,当然能追求浪漫,眼下虽然战乱不断,但是自己要振作起来,因为自己属于一个团体,也就是在潼关之战时战败的那支军队,现在望着天上的明月,虽然没有酒,但是有水和刀,一想到这里他又喝了一口皮囊中的水,权当是喝了一口酒,然后他放下皮囊抽出刀来口中想念诗句但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一番仔细的回想下,他想起了汉高祖刘邦所创的大风歌,他一边低声朗诵着大风歌,一边挥起刀来,加上空中的圆月,也正好是三个人。

    哈哈,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如果这时在远方还有第二人的话,他会看见一幅奇特的景象,一个年轻人在捂着刀,口中还在不断的念着什么,他的身法有揉有刚,宛如鸿雁,宛如雄鹰。

    这样不知道几个来回,任安源停下来,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看来自己不知不觉已经舞了很长时间的刀,也不知道念了多少遍大风歌,是时候停下来了,不然一直下去体力非得消耗殆尽,虽然这样便于快些睡着,但是万一在自己体力耗尽之时有敌人出现,自己可就凶多吉少了,还是停下来吧,接下来就是好好睡一觉,天亮了再赶路。

    一想到这里,他便躺下了,闭上眼,暂时放下所有的烦恼,进入甜美的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任安源从熟睡中醒来,自己的战马此刻站着一动不动,应该是睡着了,自己身上盖着稻草,身旁放着自己睡前挥舞过的雁翎刀。

    任安源用刀抵着地面坐起来,他抬头看看夜空,不知不觉已经到四更天,还有不久天就要蒙蒙亮了,眼下兵荒马乱,各方势力尔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匆匆变幻着王旗,今日虽然平安度过,明日还不知会发生哪些事情。

    天亮了,任安源揉揉双眼抗击清晨的疲劳,他蹬鞍上马,马背上还挂着一把鸟铳,鸟铳背布包裹的很严实。

    马驮着他穿过高低不一的山坡以及萧瑟的农田,辰时时分,任安源看到了离自己不远处有一个村庄,腹中饥饿的他决定到村庄里溜达一下,顺便打听一下自己所需的情况。

    村子里的人只有一半,兵荒马乱的,不是南下逃难就是因为战争的原因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人而上了战场。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这时,前方走来一老农,任安源向他招手,哪知老人耳力不好使,任安源一连喊了几声老人家他才说了一句有事吗,任安源感到接下来自己要大费口舌一番才能得到一点点消息,他下马走到老人身边问村子里还有没有什么人。

    一连问了几遍,老农才摇摇头,他说着村子里除了老人就是寡妇,老人整天闲在家,偷生一日是一日,有什么事情就去问那些寡妇吧。

    任安源摇摇头,叹息了一声,人世间这番凄凉的场景不知何时才会收场。

    往前走了一段距离,任安源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年轻人便下马向他打招呼,问他关于大顺军撤退方向的消息。

    年轻人告诉任安源,前几日听人说附近五里处有大队人马经过,还听说,新顺王丢了潼关,西安失守也只是时间问题,新顺王出于长远打算,决定放弃西安南下湖北或东进河南,以那里作为新的根据地。

    原来是这样,这一点自己也想到了,西北的青海宁夏虽然还有守军,但是西北地处荒僻,不利于长期发展,东南一定是最佳的去向。

    任安源问年轻人家中还有什么人,自己今晚想要借宿一宿,年轻人说随便,农家只有清茶淡饭,吃饱就不错了,可照顾不料那些挑剔的客人。

    “老兄这是哪里话,说句实在的我们是半个老乡,我的老家在陕南,不敢白住,”说着,他从腰包里拿出十几枚铜钱递给了年轻人。

    年轻人接过钱说了声谢谢,任安源栓住马,眼下兵荒马乱,只有随遇而安了。

    夜里,任安源睡在侧室,可能是由于这些天来休息不够,此刻的他睡得特别沉,他的雁翎刀就放在身旁,鸟铳靠在床边。

    虽然睡得很沉,但是并不代表一切都是平静的,在梦中的任安源回到了十二月二十九日潼关大战爆发的那会,当时他和众多兄弟们一样,手握武器冲锋陷阵,消灭敌人。

    大顺军远程作战缺乏火器,除了之前同明军作战时缴获的鸟铳和三眼铳,大部分人马只能用弓箭或抛石索,面对清军的红衣大炮,大顺军凿重壕立坚壁阻之,一六四五年正月十一日,大顺军计划派遣部分人马绕到清军后方偷袭,但是面对敌人强大的攻势,这些计划都没有成功。

    任安源清楚的记得,潼关之战从大顺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爆发,到翌年的正月十一日失守,前后历时十三天,这十三天,自己活下来了,但是还有很多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兄弟却把生命献给了这一场战役,

    潼关失守,西安将不攻自破,十三日,李自成决定放弃西安,取道蓝田,向河南转移,下决定的前一天,李自成考虑到侄儿李过和妻弟高一功还留在榆林镇守,于是派遣磁候刘芳亮的一名下属任安源乔装打扮后携带信物前去榆林通报,让李过和高一功,赶紧挥军南下,向河南撤退。

    不料此刻榆林也是战火正浓,消息根本无法传到,万般无奈之下,任安源只得原路返回,他回到西安后,满街都是清军士兵,此刻的任安源无比希望回到大顺军队的怀抱中。

    任安源醒来了,他坐起身,揉揉双眼,拿起旁边的皮囊晃了晃,里面还有水,他打开盖子喝了一口,然后披上衣服走到床边,借着月光看着外面的一切。

第一章:平原烽火(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