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明军异常兴奋的时候,蒙古大军终于赶到了。
正如于谦所料,也先部队把俘虏的英宗押到阵前,要跟明军谈判,让明军打开城门迎接。
探马将这情况告诉了于谦。
于谦此前已料到这一点,并且向皇上禀报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景帝已经明确告诉他,江山社稷为重,君为轻。所以他手中长剑一挥,趁着现在军心大振的时候不冲杀更待何时?立刻传令全线出击,杀向蒙古军。
这时明军将士个个欣喜振奋,而且部署在正前方的军队是目前这支明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皇城的羽林卫,领头冲杀,在得到斩杀对方主帅并火攻烧死了二万蒙古先锋之后,明军气势如虹。
现在又听到于谦下令主动出击,更是振奋,纷纷狂叫着,把生死甩到天外,十万明军如滚滚洪流,朝着蒙军主力掩杀过去。
而此刻,也先和蒙古军已经得到消息,他们的先锋官孛罗,也先的亲弟弟已经被明朝一个文官斩杀于两军阵前,尸体挑在对方主帅旗杆之上,同时,两万蒙古先锋现身火海,全军覆没。
他又气又急,正准备下令把英宗押过去逼迫明军投降,没想到明军已经直接冲杀过来了。
眼看对方炮声隆隆,喊杀声震天响,根本不顾明英宗的时候,顿时吓了一大跳。赶紧吩咐将英宗押回阵中往后撤,自己也拨转马头转入了阵中。
英宗这可是他手里的宝,不能就这么死在阵前。可冲过来的兵士似乎根本不管这一切。
双方混战在了一起。这场混战杀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
蒙古军想不到明军人人都像打了鸡血似的亢奋。而蒙古军得知先锋官孛罗已经被明军斩杀,都丧了锐气。所以面对如狼似虎的明军,竟然开始节节败退。
兵败如山,一旦逃跑,会有传染力的,从开始少量,到后来全军败退,如退潮一般。
于谦下令追杀,一直杀出二十多里路,原野上到处都是蒙古的尸体,尸横遍野。
这一战几乎是土木堡之战的翻版,只不过结果颠倒过来了。——土木堡之战中明军败退,被对方砍瓜切菜一般的追杀,杀得尸横遍野,全军覆没。而这一次却是蒙古军败退,明军掩杀,同样杀得尸横遍野。
直追杀到天黑,于谦这才收军,斩获人头三万多个。加上先前杀掉的葬身火海的二万蒙古军的先锋,总共歼敌二万余人。也先的大军折损过半,剩下的大多负了伤。眼见明军如此骁勇,人数众多,这些残兵败将已经不可能再与明军战斗,当下令撤回漠北。
没想到半路上又被赶来增援居庸关的明军伏击,又被歼灭了上万人。
也先带着残兵败将和惊惶失措的英宗,逃进了大漠之中。
京城保卫战,明军完胜。
……………………
这之前。
在于谦领兵与蒙古军决战之前,陆铭因为是西直门的统兵官,于谦让他立即返回西直门。
陆铭却没有走,他让叶知秋和纳兰骨沿着护城河返回西直门,让金花雨替自己指挥军队,实际上,他们面对的蒙古军先锋已经几乎全都葬身火海,即便他这主帅不在,也没大问题。
当两军开始混战的时候,陆铭加入了战团,他一边厮杀,一边四处寻找黄隆。
明军跟蒙古军已经混战在一起,到处都是战场,包括后面督战的文武百官,也已经被蒙古铁骑冲杀进来搅在一起,好些个官员都死于乱军中。
陆铭焦急万分,在乱军中找人还真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好在很快蒙古军就如潮水一般开始溃逃,明军士气大振,沿路追杀而去。这样一来,陆铭可以不用去管与敌军厮杀的事,而把注意力放在寻找黄隆和他的驼背随从上面。
终于,陆铭瞧见了身穿明黄色马褂的黄隆,那是皇帝赏赐的黄马褂,可见黄隆得到皇上怎样的厚爱,连黄马褂都给他了。不过,这鲜艳的明黄色也成了很显眼的目标,让陆铭比较容易地找到了他。
陆铭目光锁定他后面跟着的几个随从,驼背就在其中!他手里拿着一张弓,搭着箭,紧张地四处张望。
见他手持弓箭,动作娴熟自然,陆铭更加笃定他就是射伤叶知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