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良尤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49回 和尚和庙(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话说这符小荼去了军区总院做了全身检查,一时半会儿的也等不到结果出炉,她心里急得不得了,就担心自己这身体别真出什么事儿了,怕呀,所幸先前那毛病没再犯了。

    符靡挨着她坐在医院的走廊上,手里还捏着棉球帮她压着手臂,刚抽完血,先前忘了说,符小荼有个不太好的毛病,这东西晕血,就那针孔大的血眼都能让她浑身发毛,身体发软。你就看她此时,头几乎扭到了背后,胳膊伸到符靡跟前,眼不见为净,你真得佩服她当初玩自残是如何下得去手的。

    符靡一直给她压着,等到不冒血了才松开,看着她笑:“姐,这血流的,咱可得吃些好的补补。”

    符靡这不着调的,摆明了嘲笑她,小荼撇着嘴横了他一眼,这晕血能怪她?她就想,肯定是我出生的时候,我妈妈流了太多的血,把我给吓着了。咳,居然能扯到她妈妈生产血崩这事儿上。

    卢院长急忙出来送行,直说等到结果出来立马打电话告诉她,她才搁下心来,可还惦记着,她这命金贵着呢,这人死过一次,就会发现活着格外珍贵,这世界上没有谁再值得她折腾自己。

    “东单西四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

    符靡开车去了什刹海,选的地方是九门小吃,他姐好这口,仰慕老北京的悠然自得。北京许多传统小吃老字号在前门门框胡同拆迁后搬迁到这里,九门小吃的门框胡同继承了当年前门楼子的格调,在近3000多平方米的老式四合院中,囊括了京城传统的12家老字号小吃,让人足不出户品尝京城均有百年历史的具有代表性的十多家传统老字号小吃,感受当年北京前门门框胡同内小吃家儿挨家儿,摊儿挨摊儿,叫卖嘈杂热闹的市井风光。

    车刚停下,小荼就急忙下了车,老远的就能听见老北京氏的吆喝声,符靡领着她进了里面,这是小荼第一次过来,以前总在电视里,书里听说老北京的风情,老北京的四合院,尤以老北京的小吃最为著名,以前的老门框胡同,汇聚了京城著名的小吃摊,那些贩卖小吃的小摊饭铺虽然门脸不大,但几乎每家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

    早年的大栅栏地区不仅是京城的商业中心,还是一个娱乐中心,在那里云集了“广和”、“广德”、“三庆”、“中和”、“庆乐”等戏楼;“同乐”、“大观园”等影院,很多戏曲文艺界的名流常出入此地,他们也是门框胡同小吃摊的常客。裘盛荣、尚小云、金少山、鲁迅、常宝坤等文化界名人均是这里的忠实顾客。

    此时的符小荼又有些矫情,这九门小吃的门框胡同,让她觉得自己也有了晚清老北京人的调调,思想精神遭受压迫,口腹之欲要得满足,美食,鸦片,妓女,戏曲,蝈蝈,这是老北京人不可或缺的精神物质粮食。

    小荼回忆完老北京的历史变迁,又感慨完当年国人的腐败堕落,等到回神,发现自己已经坐在装修复古的店面里,跟前摆了许多吃食,色香味俱全。

    爆肚儿之所以称之为“爆”,是因其速度快而得名。其实就是把牛羊肚子切成韭菜叶儿宽窄的横丝,放入滚烫的水中氽一下而已。可就这一氽最见功夫,因为肚儿分肚仁儿、肚领儿、散丹、蘑菇头等各个部位,所需火候各不相同。时间短了肚儿生,时间长了肚儿老,要的就是不早不晚不温不火不生不老的“恰到好处”。吃起来又脆又嫩又筋道儿又不咯牙,越嚼越起劲儿,越品越有味儿,吃过之后还余香在口。就这么看似平常的一“焯”再一捞,跟国画中的大写意似的,精气神全在里头。

    还有月盛斋的酱牛肉,据说月盛斋的第四代传人曾得慈禧太后的赏识,派李莲英特发给“月盛斋”四道腰牌便于出入宫门,以便于满足那老女人的口腹之欲,足见月盛斋的东西不比皇宫御膳差。

    小荼这东西没别的能耐,吃喝玩乐倒是头头是道,小的时候,跟在老爷子身边自是享受了许多,后来又跟着冯宇天南海北的跑,两人当年立志逛遍天下大大小小会所,尝尽天下美食,看遍天下美景,可长了她见识。

    “咳,不过啊,老北京遗留下来的东西,我唯独不喜欢京剧,吵吵闹闹太嘈杂,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昆曲,行腔优美,柔曼悠远,真真的缠绵悱恻,‘瑶池陪从,何意承新宠?怪青鸾把人和哄,寻思万种。这其间无端噷动,奈谣诼蛾眉未容—’,这一曲长生殿,唱念做表,柔媚婉转,是京剧的南腔北调无法企及的——”

    你就听她侃侃而谈,挺像个学究,符靡撑着下巴,就看着她笑,挺喜爱,你说她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她懂得挺多,你说她灵动优雅,她又是个混不吝的不着四六的玩意,她不是个乖巧的大家闺秀,她做不来端庄优雅,可她逍遥洒脱,有种无畏的大气,一般男人都没她拿得起放得下,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凉薄,可正是这不经意间的妖气横生,迷了你的眼,挠了你的心。

    两人正吃着美食听着戏曲,小荼的电话响了起来,接起来一看,眉头都皱到了一块去,挺烦的样子。符靡挺好奇,瞥了一样,脸色顿时阴沉下去。
第049回 和尚和庙(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