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壶关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一章 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当时在百尺、柏林、常行一带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二十七军催粮棍,

    一头轻来一头重。

    给米给面放你行,

    啥也没有棍伤身。

    一头米来一头面,

    鸡蛋夹在棍当中。

    吃壶关,住陵川,

    日本来了窜河南。

    二十七军住陵川,

    要面要米在壶关。

    鸡不生蛋就抓鸡,

    催粮人员似虎狼。

    二十七军营级以下干部思想表示动摇,愿意抗日。二十七军是南京退出教导队改编而成,经过抗战后,人员伤亡很大。下级士兵抗战前的已是少数,大半以上是抗战后的,这些人是从豫南、安微和本地陵川、壶关一带征集来的。抗战前来的人,流氓分子很多,对一切事情取无理的态度,劫路、讹诈,什么坏事都干。后征来的人,黄河以南的,希望开过黄河回家乡,壶关、陵川征来的,希望不开走,在本地抗日。

    反动县政府里的成员,很少是外来的,大半是由地主、富农、士绅等参加组成县政府,这些人因受国民党的反动数育,加之我方在执行政策上的一些偏激错误,结果这部份人和我们形成对立。

    日伪占领区的区长、村长、指导员以下的工作人员,一是因朋友托关系来就任的,二是以威协逼迫的手段就任的,这些人一般对抗日有正确的认识。

    村长、指导员、区长以上干部,受国民***。并且少数是与敌伪有关的亲日分子,对抗日表示动摇。区长以下,虽然执行**政策,但对**不坚决,他们受着日伪的欺负和掠夺,一般不愿意**,原意抗日。

    反动政府虽受二十七军指挥,但也有矛盾,在军事行动上他们虽然机密配合,但在经济物资援助上相互实行部分封锁。

    国民党壶关县政府的领导者,绝大部分是壶关的地主富农和乡绅还有小学教员组成,中农以下占极少数。除了少数开明士绅,如靳瑞芳、平子衡以及一小部分富农小学员以外,其余都是坚决反人民的。

    李唐跟大家在一起分析了驻南顽伪国民党的这些情况后,安排王阿保、李友芝草拟信件,书写标语,报纸传单等分别由张树芝、张锦堂托关系找暗线把这些传单、信件、报纸分别送给四十军、二十七军还有马成骥政府,并散发在顽固派占领区的各个村庄和军队里。

    总共去信9封(其中四十军1封、二十七军8封),向其占领区散发标语二千余条,报纸280余份。给国民党县政府去信2封,给日军占领区及国民党军占领区之编村公所去信3封,以各界座谈会名义给马成骥去信一封。信的内容主要是要求他们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不搞磨擦,参加拥护国际反法西斯阵线,铲除汉奸何应钦,改革不良的兵役制度,还对被俘的十余名国民党军士兵进行谈心优待,使他们明确了我们的俘虏政策。

    在村级武委会大选时,被俘虏的土兵自发地参加了大会。与此同时,县委还组织人员在根据地采访士紳7名,向敌占区及国民党军占领区的10名士绅去了信,对从国民党顽固县政府回来的人员进行了联络和安抚工作。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