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生,你现在是事业如日中天,是不是把上市的事情忘记了?”香港傅先生的公子傅家翔打来了电话。
“怎么可能呢。说老实话,我一刻也没有忘记,尽管前期工作早就结束了,只是感觉现在不是时候,只想再看看。” 杨天翔认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现在上市,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所以,他故意往后拖着。“
“家父让我告诉你,是时候了,如果继续拖下去,那后果可能会更坏。“
“好的,我明白,请转告傅先生,我立刻就着手。”对于傅先生,杨天翔是不好拒绝的,他相信,既然傅先生这么认为,那应该有他的道理,毕竟是老江湖了。
在上市地点的选择上,大家几乎一致地选择了香港。相对内地股市而言,香港资本市场更加规范和严谨。另一方面,在香港上市可以广泛地接触到很多国际资本。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在香港上市,不用排队、不用等指标。相比于内地上市而言,不可预见因素大大减少,一切顺利的话,足以保证天石地产在明年年底前上市。
就在开始了上市准备工作之后,天石地产便被被一轮一轮的投行们所“围攻”。“高峰之时,上午一个投行的人刚走,下午另一家投行的人就来了,每个投行都信誓旦旦地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希望承担天石的保荐及发行工作,国际上稍有名气的的投行几乎都来过了。
“杨总,怎么办呢?这些可都是实力雄厚的投资银行啊,我们该选择哪一家呢?”郝宁宁问他。
“其实我也没什么主意,这样吧,征求一下香港傅先生的意见,他毕竟是咱们的大股东啊!
最后,和傅先生有着渊源,实力更加雄厚的美国永盛公司和香港丰汇银行被确定为上市的保荐人。
三个月的尽职调查结束后,天石地产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只待聆讯通过。
那段时间,杨天翔显得很乐观,也很有信心。
业绩上,天石地产早已经跨进了全国百亿销售俱乐部。其次,傅先生等投行进来后,公司一直就是按照准上市公司在运行。无论从哪一点看,天石都符合上市的条件。
但杨天翔自认为完美无缺的招股书却被打了回来。
天石的招股书上写道,公司为绿色环保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近年来开发的百分之六十的地产项目都是严格按照环保节能的要求来设计施工的,特别是创造性地将太阳能利用在了地产项目上。
这一在外人看来理所当然的表述却遭到了联交所审批委员会的批驳:环保节能是以什么为依据的?以什么标准来定义的?在相关的法律文件中,没有这方面的表述。联交所只认证据,约定俗成的认知并不能从法律层面加以认定。
“杨总,这简直就是吹毛求疵,不要理他,继续报给他,看他怎么办?不行的话,我们去美国上,离开他,地球还不转了?”集团的几位副总愤愤不平。
聆讯的出师不利让杨天翔算是领教到了联交所的严谨和厉害。通常的观念认为,只需用新旧项目比较一下,看实际耗能的多少,不就是节能最直观的证明?但联交所却并不认这个。
环保节能的地产项目,也就是最近几年才逐步兴起,而这块在国内现有的制度和规定上,几乎就是空白。
“你们以为这是在开玩笑?说改就改?” 杨天翔瞪着他们。
“那怎么办?”
“我知道怎么办就好了,你们也别在我这说废话了,都想办法去。” 杨天翔把他们赶走了。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上市之路(一)(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