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三人的名字,闵西月觉得多半不是真名,只是代号罢了。
她没从三人的样貌上看到半点相似之处。
或许是离开了人群,或许是舟上的人少,闵西月的心情放松了不少。
连二问,“西月小姐就不想知道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闵西月看了连二一眼,没马上接话。
她当然想知道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她实在不清楚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所以一直忍着没有主动开口。
现在对方主动开了口,想了想,便问,“外祖父说地很模糊。”
连二微笑,“他应该没告诉你真相吧。
当年,他可是乐国皇族的背叛者!”
闵西月心里一惊,表面不动声色,“你的一面之辞罢了。”
连二道:“要不然,你以为鲁家那么多人都没了,为什么独独你外祖父还活着?”
闵西月将目光转向窗外,“事情过去了那么多年,你说什么都可以。”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真相,但对方说的话,她一个字也不信。
连二又道:“你外祖父可有跟你提及那些宝藏?”
闵西月没说话。
鱼向文托她转卖的乐国旧物已经出手了不少,还有一小部分留在了文月斋。
但闵西月不认为对方会是为了那些古董出手的。
那么,外祖父还拥有乐国的什么宝藏?
乐国已经消亡,又会有什么宝藏值得这些人这么大手笔地来青城抓他们?
就在闵西月以为连二会说些逼迫的话时,连二却突然转了话题,“你说当年乐国向岚国臣服,理宗爷的决定是对,还是错?”
连二口中的理宗爷,自然就是乐国的最后一位国君,也就是葬身在火海的那一位。
乐国只存在了短短的五十五年时间,经历了太祖、世宗与理宗三位国君。
三位国君都是有勇有谋、治国有方且爱戴百姓的人,一直很受乐国百姓以及史书称道。
甚至其他诸国,一提到盛世仁君,也都会将乐国翻出来做例子。
如果三位国君当中,要论到最有争议的一位,自然就是亡国之君理宗了。
虽然许多人认为,理宗当时向岚国臣服,是很仁善的举动。
没有掀起两国争战,也没有将无辜的兵士与百姓搅进去。
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尤其是武将、上层贵族,甚至许多国君,都认为理宗这是懦弱无能的表现。
想到这里,闵西月摇头,“理宗爷当年的决定,无分对错。
他只是在坚持他的理念,因为这部分理念,使一些人受益,也使一些人失利。
他不必在乎别人的想法。
大家的评判,也只是自己的主观臆断。
但如果要问我个人的臆断,我觉得他没有错。
只能说,乐国时运不济,国运未盛,就引起了强敌的注意。
就算勉强击退了岚国一次、两次,那么三次四次呢?
岚国堂堂大国,是不可能忍受这样的耻辱的。
而且,抛开岚国不说,其他周边小国肯定也在虎视眈眈。
就算未必会与岚国联手对付乐国,随便使点小绊子,也很可能让乐国万劫不复。”
其实,乐国向岚国一时称臣,并不代表长久的势弱。
如果乐国没有发生那场惨案,而且坚持发展壮大到今天的话,很有可能会将局面调转过来。
所以,乐国的灭亡,不在外敌,而在内忧。
但这话,闵西月没有说出来。
因为不清楚当年发生了什么,但很显然,她外祖父身为其中的一份子,应该是知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