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个小孺子,背了很多东西进来。想必他睡醒饿了!”那名中年生员朝别人解释道。
“原来如此!小小孺子参加乡试,可笑!可笑啊!”
随后,四周传来众人笑声,尤其是那名中年生员的笑声最为刺耳。
贾芸对这些笑声充耳不闻,他不紧不慢的吃了饭,收拾一番,放入食盒之中。
贾芸便躺在毛毯上面休息了。
贾芸知道,他如今年幼,体力比不上这些成年人,他计算好时间,小憩片刻。
当当当!
传来敲梆子的声音,时间是末时,也就是下午一点钟。
贾芸双眼睁开,他掀开毛毯,坐回椅子上开始在试卷誊写草稿答题。
用了一个小时时间,贾芸把三篇四书答题工工整整抄录在试卷之上。
随后,认真检查一番,见没有一丝遗漏,贾芸把答卷小心翼翼的返回封套之内。
收敛一下心神,贾芸开始做下面的四道五经题。
五经题,一道需要作三百字左右,到了黄昏时候,贾芸已经做完。
此刻,屋内暗了下来,监考兵丁们开始发放蜡烛。
贾芸接过之后,急忙点亮了。
这支蜡烛是告诉考生们,只要蜡烛燃烧完,时间便到了。
贾芸不敢怠慢,他开始认认真真的在试卷抄录草稿答题。
小拇指长的蜡烛燃烧到尽头,贾芸也恰好写完了最后一个字。
吹干墨汁,贾芸仔细扫了一遍,蓦地,心头一紧,他发现自己忘了书写名字。
而且,中午的三道四书题也没有写。
贾芸急忙从食盒拿出备用的蜡烛点亮,随后,他仔细朝试卷写上自己的名字。
七道试卷拜城一排,贾芸怕墨汁弄脏了试卷,他拿起预备好的小扇子,开始扇来扇去的。
刚扇了两下,蓦地,云板响起,时间到了。
贾芸心中一凛,他手中的动作加快了。
烛光阴晴不定,摇摇摆摆。
“砰!”蓦地,号房打开,一众兵丁护拥着一名中年外帘官出现在贾芸面前。
“交……!”后面书吏喊声停了下来,他一脸愕然瞪着贾芸。
不仅是这名书吏,后面的兵丁与外帘官也一脸的诧异。
毕竟,贾芸年龄太幼,众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
贾芸熟视无睹,他手指触摸卷首名字,见墨汁已经干了。
贾芸这才次第收起答卷,装入封袋之中,双手奉给眼前的外帘官。
外帘官见眼前这小小孺子一副老成模样,他心中大奇,接过封袋之后,朝贾芸笑道:“小娃娃贵姓?今岁多大?”
这外帘官一副川音,贾芸勉强能听懂,他急忙躬身施礼道:“小子十二岁矣!”
“十二岁?咦!难道你就是今岁院试案首贾芸不成?”外帘官一脸愕然,双眼不住地打量贾芸。
贾芸只好点点头,再次施礼。
“哈哈!果然是一个小神童!闻名不如一见。小小年龄便敢参加秋闺大比,难得!难得啊!”说完,这名外帘官朝贾芸颔首点头,把贾芸的试卷装入木匣之中,在众人拥护下,去下一个号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