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芸望着一本正经的小丫头,他心绪渐渐平静下来了。
如今,他贾芸不过是泛泛之辈,就算他中了县试案首,也不过是大海的一朵浪花,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儒童罢了!
除了县试这些儒童,什么人会注意到他?
再说,谢家哥妹的身份通过了大兴县衙审查,而且,元宵节那一夜,谢大壮可是真正的命悬一线,绝对假不了。
因为秦业的原因,他贾芸现在成了惊弓之鸟了。
“少爷,你看,焦爷爷与柳爷爷笑话小豆呢!”小丫头见二老无故大笑,她朝贾芸委屈道。
贾芸听了,脸上也不由自主的浮现一股笑容来,他揉了揉小丫头的小脑袋,笑着道:“傻丫头,你焦爷爷与柳爷爷替你高兴呢!”……。
大乾内阁在东华门外设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名谓“抄写房”、每天由报房派人去那里抄取内阁当天发布的政令。
官称“宫文书”,又称“宫门抄”,除朝廷政事,谕旨全部照登外,还有一些地方的奏折被选用。
这种被印刷成单页不加封皮的“宫文书”,大臣们都叫邸报,或者称邸抄。
“邸报”最早出现于汉朝,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办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
故此,邸报最早出现在汉代,发扬在大唐,转播最广的反而是宋,明两朝。
东华门护城河外面长街上,两旁全是鳞次相比的商铺,由于东华门靠近太子-宫,是专供太子出入紫禁城的,不过,如今,大乾太子被废,东宫无主,故此,东华门不远处,只有官员的十几个轿子在护城河不远处等候,这些轿夫与管家各自站在一处,井水不犯河水。
贾芸远望一阵之后,他这才收回目光,朝门口书铺小厮问道:“这些都是什么官?”
小厮听了,脸色一变,急忙把贾芸拉进铺子之中,“哎呦!我的公子爷,这些都是内阁大老爷的轿子,街面上都有军爷暗中巡逻,你老这一咋呼,被巡逻的军爷听到,连小店都要倒霉呢!”说完,小厮指了指一叠一人高的邸报,朝贾芸解释道:“公子爷,你所要求邸报都在这里了。你看……!”
如果不是眼前小公子是个大客户,他才懒得多管这小公子刚才死活呢!
贾芸已经从刚才惊讶状态回过神来了,他点点头,朝小厮笑着道:“你去搬到门口的马车上。银子自然少不了你的。”
小厮听了,只好点头,他叫来两名伙计,三人把邸报放入门口的马车上。
这次跟贾芸出门的是柳林,他见贾芸买的都是些邸报,他停下手中的动作,一脸的惊讶之色。
贾芸付了银子,随后,来到柳林面前,“怎么样?车子好了吗?”
刚才柳林家的马车车滚轮坏了,柳林一直在修理。
“还行!不过,该换马车了!从我记事开始,已经用了十多年了。”柳林郁闷道。
“这不简单?不过是二十两银子的事情!”贾芸无语道。
柳林听了,干笑一声,解释道:“我姐管着银子,我的话大家都不听,我又有什么法子?”
贾芸听了,摸了摸嘴巴,随后,露出恍然大悟之色,他一脸不可思议的望着柳林,笑道:“柳林,你小子的意思是……不会是朝我借钱吧?”
柳林听了,脸庞顿时煞红,随后,他干干巴巴道:“贾芸,我最近手头紧,你先借给我一些。等……!”
“打住!我问你,你小子背地里做什么事情?讲!”贾芸眉头紧皱起来,喝道。
第一百五十七章 难道是一见钟情?(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