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军夏侯楙、大将军曹真就发来最新的军情,以及一封田信的信。
铜雀台,曹丕活动散步,整理自己的情绪,以做好看信的准备。
不用想,这封信里肯定会大致的战报,也可能会有吴质战死的消息,甚至吴质投降的消息。
从吴质战前的推论来说,守住关中把握是很大的,最少有七成;接住南山大雨,击败、重创北府的可能性在四成。
可现在都完了,吴质生死不明。
雍凉军团十万人就这么没了,余下河北极限动员又能有多少军队?
今年是连续第三年干旱,民间缺少粮食,朝廷只有战略储备粮,如果极限动员,也无法持久。
在这个人心动摇的时期,大魏朝廷极有可能坍塌。
人心思变引发的坍塌,几万人、十几万人的军队都能瞬间瓦解,更别说组织度更差的官吏。
军队可以巩固朝廷组织,如果军队都不行了,那朝廷这个组织各处的官吏,自然会思索退路、进路。
等到那个时候,人心涣散,没几个人肯听朝廷的计划,就跟孙权的吴国一样,瞬间就没了,君不君,臣不臣的。
怀着一点忐忑心情,曹丕拿起桌上小刀轻轻划开漆印封住的木匣,木匣打开,最先是一卷折起的粗帛,质地寻常,可上面盖满了大大小小的朱印,从吴质的都督印、将军印、侯印,再到郭淮的长史印、王朗的司徒印……几乎所有北府俘获的魏军中高层军吏、官员的印文都出现了。
上百个印文连在一起的帛书,虽没有其他文字,可已经能证明他的雍凉军团没了。
今后雍凉地区,将遵循田信的口语,从文化上渐渐被称之为关陇地区。
“还真是……与众不同呐。”
曹丕捧着帛书随意扫着,一个个朱印背后的国家栋梁要么阵亡、要么被俘,仿佛自己的左臂就此被斩断……不,更像是被田信生生撕裂、扯断。
帛书被他随手丢弃在地,他已经相信吴质完了,这份帛书朱印给大魏中枢最少节约了十天的调查、确认时间。
现在好了,不需要提心吊胆又满怀期望去确认、探查战果,现在只需要讨论破局之策……简化了大魏中枢的议政过程,极大提高了效率。
看着是好事,可曹丕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只觉得脑袋发懵,可日子还得过,怀着最后一点愤怒,双手扶在桌案上身子晃了晃,曹丕口吻悔恨:“季重啊季重,还朕的十万甲士!”
感慨之余长吁短叹,颓败坐在太师椅上,曹丕感到浑身力量正飞速流失,隐隐有些头晕,视线一度趋于昏黑,但有渐渐恢复,没有当场昏厥。
“唉……断尾求生。”
闭上眼睛点评一句,吴质的毒计就是这样,赢了有赢了的好处,输了也能离间北府、江都朝廷,现在守住河北,静静看好戏就行了。
现在就怕田信还没看清楚形势,跟汉军联合攻伐河北……这样的话,吴质会死不瞑目,自己会倒霉,北府也不会好过。
如果田信、北府重臣看明白国际形势已经发生转变,那么河北就如吴质预料的那样:稳如泰山。
可田信究竟怎么想的?
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诗(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