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双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二章 王姜(二)(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十二章  王姜(二)

    “王姒,天子正在堂外……”一名寺人的迟疑地上堂禀报,将我们的对话打断。

    我和王姒皆是一惊。

    王姒忙问:“天子已至,为何不早来报?”

    那寺人嗫嚅道:“天子不让小臣禀报……”

    “还不快请!”

    寺人应下而出,未几,周王一身燕居之服,出现在堂前,我忙与众人跪下。

    见礼后,众人起身,王姒笑意盈盈,与周王在堂上分席而坐。

    王姒问道:“吾王来此,为何不通报一声?”周王微笑,答道:“我行至宫外,隐约听到有琴声传出,甚是悦耳,恐其惊扰,便未让人通传。”说着,他看向站在一旁的我,问道:“方才那琴曲闻所未闻,可是杞姒所抚?”

    我犹豫了一下,低声道:“确是杞姒。”想起刚才王姒的言论,心中有点惴惴。

    只见周王轻轻颔首,对王姒道:“多年来听惯了宫中雅乐,如今闻此异地音韵,倒觉得美妙非常。”

    听到这话,我稍稍安下心来。偷眼瞧王姒,却见她并无异色,满面笑意地看着周王道:“吾王若觉动听,让杞姒再抚一曲可好?”

    周王却笑笑,道:“今时天色已晚,还是先用膳吧,改日再听不迟。”

    王姒莞尔,随而命寺人呈上膳食。

    “今日子熙缘何未跟随在吾王左右?”摄衽洗漱时,王姒问道。周王道:“这几日子熙在辟雍教习箭术,暂不回宫。”

    周朝贵族的学校教育已经很完备,有小学和大学之分,在公宫设小学,在都邑之郊设大学。贵族子弟,幼年入小学,成童后入大学,诸侯的大学叫“泮宫”,而天子的大学叫“辟雍”。贵族们在辟雍中主要学习音乐和射御,冠礼成年后学习周礼。

    王姒奇道:“辟雍有师氏,何须子熙教习?”

    周王露出一丝无奈的笑,道:“母亲有所不知,辟雍中尽是王畿与各国贵胄子弟,颇有傲气,习射甚是散漫。几日前吾往辟雍大池与众子弟会射,多是下杀,中杀少数,上杀竟无一人。吾甚是不悦,思及大丰之日将近,命子熙留下,助师氏强加教习。”

    王姒点头,道:“子熙虽少,却在贵族中颇有威名,得他相辅,师氏必然得力。”听到这里,我脑中浮现出姬舆高高昂起的脑袋和冷冰冰的脸,不禁讪笑,那帮小贵族当然服了,谁还能跟这孔雀比傲气?

    我拿起筷子,往豆中夹起青笋,吃了几片以后,放下筷子,往铏中拈起一块鱼肉。

    可是,问题来了。我懊恼地发现那鱼肉又软又松,偏偏又太过大块,很不好拿;放回去吧,王姒又该说我不礼貌,一时为难得很。

    这时,旁边的一名侍婢走过来,小声提醒我道:“公女,匕就在俎的边上。”

    我愣住,这才想起来,吃鱼是可以用匕的。

    看着狼狈的双手,我心想,都怪王姒。

    这两天在她的强化训练下,我看到食物就提醒自己用手。

    不知王姒有没有看到。我偷偷抬眼,只见她正专心进食,心无旁骛的样子;正想松口气,却发现周王正玩味地看着我。我忙低头,尴尬地把手用巾帕擦干净,拿起勺匕,动作尽量优雅地把鱼块吃完。

    吃完饭后,上首两人闲聊起一些宫中琐事。

    王姒说几名待嫁的王姬和宗姬上月送去辟雍学礼,不知学得怎么样了。

    周王答道他几天前在辟雍,王姬的保氏[  保氏:负责教导子弟的女官。

    ]曾经来见,说几位贵女的习礼进程大致顺畅,只是教习音律的乐师最近卧病休息了,新来的乐师经验不足,想多找一名。

    王姒道:“既如此,吾王从宫中乐师里抽调一名过去便是。”

    周王道:“我原本也是此意,与大司乐言及此事,他却说近来正逢朝见祭祀之期,宫中乐师技艺出众者皆有要职在身,无法抽调,只有下位之人或可派往。”

    王姒皱眉,道:“礼乐一体,所授之人又乃大周王姬,怎可随便了之?”

    周王笑道:“母亲勿忧,先将就过了本月,下月再调不迟。”

    王姒依然一脸的不放心,忽然,她看了看我,眼睛微微一亮,神色舒展了开来,含笑道:“吾王觉得,杞姒琴艺与宫中乐师相比,何如?”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嗯?”周王看向我,沉吟片刻,道:“杞姒琴艺确实精湛,只是若要为师,年纪……”

    王姒微笑,道:“不必为师,诸王姬宗姬习乐之时,杞姒可在旁为伴,以辅佐师氏。吾王以为如何?”

    周王颔首:“此法甚好,便如母亲所言。”

    听着这两个天下最有权势的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将我早日回杞国的愿望变成一堆华丽的泡沫,我彻底无语。

    王姒一脸笑意地转向我,温声问道:“杞姒,你可愿意?”

    愿意才怪。

    把话讨论到这个分上再来问我意见,是不是太晚了点?

    我行礼:“诺。”

    王姒满意地点头,随即宣布,她过了生辰以后,便将我送到辟雍去与王畿贵女们相伴。

    ——

    随着王姒的生辰渐近,宫里走动的人多了起来。王姒派来的世妇怕我不认得生人,礼仪出错,把一些重要的人给我说了一遍。

    其中,她提得最多的,是王姜。

    王姜我知道,母亲曾和我说起过她。姬姜两姓渊源深厚,早在先周时,就有着世代联姻的传统。周王二十岁冠礼时,他还是太子,次年,便向吕国聘娶公女为太子妇。成王崩后,新王继位,太子妇成为王后,人称王姜。世妇说,王姜最近有了身孕,很少走动,大约要到寿筵上才能见到。她反复地告诫我,王姜不仅婚后育下了嫡长子,且德行昭昭,堪为贤后,到时若是见面千万不能失礼。

    寺人衿不以为然,私下里对我说,什么德行昭昭,据其他的宫人议论,王姜和王姒,一个王后一个前王后,平日里少不了争权夺势。那世妇是担心我失了王姒的脸面,又不好点破其中利害,才这样粉饰。

    我点头,心里不禁有些唏嘘。王姒高高在上,身份尊贵无比,却仍然摆脱不了权势的欲望。突然想起了母亲,不知道她将来要是当了太夫人,会不会也和齐央争夺一番?

    ——

    其实,根本不必等到寿筵,在王姒生辰的前一天,我就见到了王姜。

    午后,我照例到正宫里去陪伴王姒,到了堂上,发现里面很安静,却坐了不少的人。其中有我刚来那天见到的几名贵妇,世妇曾告诉过我,她们都是成王留下的次妃,其中那叫“洵”的,是挚任,来自文王母亲太任的同宗挚国,平日里人缘极好,很得王姒喜爱。

    王姒端坐上首,面上挂着淡笑,正与旁边一名衣着高贵的少妇温声细气地说话。看见我来,她笑逐颜开,一脸慈祥地招呼:“杞姒,来与王后见礼。”

    王后?我心里一惊,赶紧应下,敛容上前,对王姜跪拜,道:“杞姒拜见王后。”
第六十二章 王姜(二)(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