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晴好的天次日却下起雨来,雨很快下的大起来,打在树间的枝叶簌簌有声。本就是深秋时节,连带着雨雾,一丝凉意沁人肺腑。
阿九披着衣服坐在床前看书,门“吱呀”一声从外面推开,杜轩格满头大汗的端着一碗黑乎乎的药走了进来,望着坐在床上的人,因为在病中,她只穿着一身素白的里衣,一头乌丝没有束起,松松散散的披散在肩头,幽亮的眼睛一行行扫过书页,温柔的幽香气息浮荡在房中。
他一时怔愣,过了许久,才叫了一声,“九少,吃药了……”
阿九没有抬头,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放那吧!”
杜轩格没有动作,继续看着她,“吃药了……”
阿九仰起头,清澈透底的眼睛看着他,“我听见了,我叫你放那里……”
杜轩格看着她的眼睛,微微有些发愣,半晌后,露出一个柔和的笑容,“你是病人,应该听大夫的,吃药!”在沉浸于她美丽的同时,也不忘自己医者的原则。
阿九转了个身,留给他一个大大的后背,低声嘟嚷着,“大夫?我还是神医呢!”
杜轩格有些啼笑皆非,这吃药跟是不是神医有什么关系?莫非她一觉睡傻了不成?
他走到床前,把她被子掀开,一把阿九拎起来,药送到她嘴边,“喝药,喝完我就走,保证不烦你!”他第一次看见这个冰冷的人别别扭扭的样子,不觉有些好笑。
阿九皱着眉头看着药碗,找不到可以下口的地方,眨巴着眼睛看了半天,没有动作。
“莫非你怕苦?”杜轩格疑惑的猜测出声。
阿九一下变了脸色,她从小就怕吃药,很少生病,但也不是没生过病,每次离都把药做成丸状,她才勉强吞下,这苦戚戚的药喝下去比要她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会是真的吧!”杜轩格惊讶的捂住自己的嘴。
阿九脸上顿时乌云密布,眼看就要发飙。杜轩格急忙低下头,“啊!药凉了,我去热热,马上就回来。”还没说完,就从匆匆忙忙跑出门去。
刚走到门外就听见里面一阵听零当啷的摔东西的声音,他端着晃荡的药碗,吐了下舌头,拍拍胸口,“好危险…….她哪叫女人呐…….”摇着头走进了药房。
等到杜轩格再次走进阿九房间里,人已经不在屋里了,他小声叹口气,放下药碗,拿起她放在床上的书随意翻看。
《国谋策》?她喜欢看的一般闺阁女儿家是有不同啊,而且书中每一页后面都用娟秀的小字做了标注。
国谋书中主张开矿伐木,增加矿藏利用,提高生铁产量和质量。她在后面用朱砂标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精辟!他暗自叹道,翻过第二页。书上谈论道德与刑法的利弊之处,洋洋洒洒通篇说了三四页,她只简单做了一行注释,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不止精辟而且言简意赅。他越看越吃惊,文章类似的注释几乎每页都有,小不忍则乱大谋,不战而屈人之兵这类简单易懂,但却内容深刻的注解密密麻麻的写满这本书,有的风趣幽默;比如,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人丑不能怪镜子。有的警醒人心;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更有的读来让人心血澎湃;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一页页翻过,他越是看下去,越是觉得她不可捉摸,这样的胸怀,这样的抱负,天下,任她欲取欲求,杜轩格以前从来不喜这类权谋之术的书籍,翻都不曾翻过。此时他能坐在桌前,将一整本《国谋策》看完,不得不说是个奇迹,等他抬头看天的时候,夜幕早已降临……
她还没有回来,桌上的药已经热了凉,凉了热,他依旧坐在房里等她回来,幽暗的烛火淡淡的勾勒出他的身影,朗月清风,俊逸似竹,一双亮若星辰的黑眸中弥漫着一层黯淡的颜色,他不时的抬头看着屋外的雨,屋外的雨越下越大,如瓢泼一样哗哗的从天上浇下来,四下里静悄悄的,连小虫也听不见鸣叫,唯有哗哗的雨声,四周只是墨一样的黑,黑的如同凝固的墨汁一样,杜轩格心中有些焦急,她还在病中,这要再淋了雨可怎生是好……
第六十五章 杜轩格(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