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抽的是曲醉,这个姑娘才是真正的心直口快,胸无城府的女孩子,当然如果史家的湘云也能和她一样在父慈母爱,全家宠溺的情况下长大,也许也是个这样的孩子。曲醉一把就抽中一个中签,上头一句古诗:“也无风雨也无晴”,曲醉看了一下,说:“不知道是说悟性还是别的,我还没东坡先生的心境呢。”
“让师傅解解签吧。”
“你们先抽吧,等会儿一起解好了。”
王大姑娘马上要出阁,还要远嫁回她母亲的原籍的外省去,所以心里难免忐忑,所以黛玉先抽了。
晴雯想起原著里,宝玉生日的夜宴上她们抽签的情景。当然原著里那些签文的确预示了各自的命运,不过当事人并不知道,当时也就是个游戏。那时候,黛玉抽签还有些忐忑的,非常希望得支好签。可见当时原著里黛玉的生活环境的艰难,这种艰难不是生活困苦,而是精神上的迷茫,看不到出路,对未来充满担忧。所以就是一个游戏,也盼望能得到一丝希望。
当时晴雯前世里看这段的时候,看到黛玉的心思百转,期盼一支好签的情节,真的心疼这个姑娘:无助的想抓住一点的前途的指示,渴望一点好的预示的安慰。就像暗夜里迷路的人徒劳的望着天空,幻想能看见一丝的星光来确定自己的前行的方位。
在那次的花签里明确指出黛玉的前途:人尽皆知的宝黛无缘。“莫怨东风当自嗟。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宝钗就是她的送行人。签文出处是宋代欧阳修:“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黛玉在原著上薄命一定的,最后怎么样呢?被二宝成婚刺激的哭死?被贾府像汉宫对明妃一样嫁出去搞“外交”了?签里并没有明确说明白。事实上纵观对黛玉的命运最明确的就是:宝黛最终心事成空。黛玉没嫁给宝玉以后呢?就不知道了,难道只有死路一条了?所以,不用明示了,还不忍明示了?
还是回到现在,在这著名的寺庙里抽签占卜,黛玉倒是毫不犹豫,表情悠闲的。当然现在的黛玉也没自信到“我的命由我不由天”的情况,但是没有什么急切的渴望,和一般轻松度日的小姑娘们一样,当然想能抽到一支好签,预示自己将来前程似锦才好,但是也没到把它当做救命稻草一般。好,自然是喜欢,不好了,沮丧一会儿,也就丢开了。实在不好,也是找个高僧名道破了就是。不过那也是抽中以后的事了。抽签之前,小姑娘们根本不会想有什么不好的给自己抽中的可能。
居然是个上签:“莫愁前路无知己”。曲醉说:“这个好。”
王大姑娘见她们两个都抽的不错,才下决心抽了一支。“上上签啊!”姑娘们都惊喜起来。连上丫鬟们还没人在寺里抽中过上上签的呢。欢呼声连外头的僧人都忍不住往里看:抽到什么好签了?
黛玉说:“姐姐真是大吉啊。好彩头!快看看上头写的什么好话?”
曲醉歪头笑说:“这还用看啊。不是‘连理枝头花正开’,就是‘只羡鸳鸯不羡仙’。”王碧烟让调侃的脸都红了:“你这不正经的小妮子,说的什么话啊。”
曲醉说:“要是让我说中了,怎么办?王姐姐得绣个大件的绣品给我。”
黛玉也说:“我做证人啊。”
曲醉说:“快看看,我可要和姐姐现在用的一样的绣帐啊,姐姐可不许赖的,林姐姐要看好啊。”
黛玉早抢过来读:“柳暗花明又一村?”三人都有些蒙,这是什么意思啊?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句好话不错,但是王碧烟都定好婚期了,就等着上花轿了,怎么来个“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曲醉说:“王姐姐和林姐姐的签文要是换换就对了。”
黛玉说:“请寺里的师傅解解吧。上上签自然是好的。”就把王大姑娘的签给了王大姑娘的贴身丫鬟绯绡,让她拿给解签的僧人。
解签的师傅看了:“就解这一支?”